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青海省海東市市場監管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聚焦主責主業,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和助力“五個新海東”建設的重要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走訪調研活動,著力辦好一批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感觸的實事。
聚焦企業心聲解難題,為打造“創新活力新海東”辦實事。錨定“保市場主體”工作任務,“穩市場、保安全、惠企業”。以網上辦、聯審辦、壓時間、減環節、減材料等為抓手,實施準入即準營“證照分離”改革;以推進甘肅青海“跨省通辦”為抓手,全面實現13項行政事項的“跨省通辦”,59項事項數據共享,107項“證照分離”審批改革事項落地,打破了時間和地域限制,大幅降低企業和群眾辦事成本,持續提升了市場主體登記便利化水平。在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大環境下,海東市市場主體仍呈現逆勢上揚態勢。1-10月份,新增市場主體1.45萬戶,同比增長13%,總量達10.2萬戶,突破10萬戶大關,占青海省的20.70%,位列全省八個市州第二。瞄準企業“急難愁盼”,加強股權出質登記,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22家企業股權出質登記融資14億元,緩解企業“燃眉之急”。
聚焦民訴熱點解難題,為打造“宜居宜業新海東”辦實事。圍繞群眾投訴熱點,將市場監管“12315”投訴舉報熱線建設成民生權益的保障線、連心線、民聲線。全市“12315”熱線及其他途徑受理餐飲房地產住宿服務、汽車銷售等咨詢投訴舉報1199件,處置政府熱線轉辦投訴舉報660起,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46.3萬元;引導重點領域企業加入ODR(企業在線解決消費糾紛)機制,提升ODR化解消費糾紛的能力和效率。圍繞消費欺詐、預付卡跑路和汽車銷售等消費痛點,運用12315數據分析等,嚴厲查辦美容健身、裝飾裝修、旅游住宿、教育培訓等“訴轉案”案件69件,案值29.8萬元,打擊了違法行為,保障了群眾權益。圍繞群眾關注焦點,引導企業主動擔當社會責任,提高消費糾紛處理速率,全市首批161家旅館業打破行業潛規則,開展延時2小時結算服務活動。多舉措,化解了矛盾糾紛,維護了社會穩定,有力有序緩解了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
聚焦“一老一少”弱勢群體解難題,為打造“宜居宜業新海東”辦實事。食品藥品安全關乎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圍繞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集中開展養老機構、學校(托幼機構)、建筑工地食堂專項整治,持續推行 “陽光廚房”建設,全市428所學校食堂“陽光廚房”100%全覆蓋,其中347所占81.07%學校(托幼機構)食堂運用“互聯網+明廚亮灶”技術,實現遠程視頻監控,使“陽光成為最好的防腐劑”。以營造“餐飲單位貼笑臉、就餐消費尋笑臉、顧客滿意露笑臉”安全就餐環境為著力點,創新開展“尋找笑臉就餐”活動,首次完成480家餐飲企業和520家學校食堂的掛牌。關注下一代成長和老年人健康,持續加強嬰幼兒配方奶粉等特殊食品、“保健亂象”監督檢查和質量抽檢,組織開展“藥品安全·藍箭護航”系列行動,對中藥飲片、疫苗、檢測試劑嬰幼兒、特殊用途化妝品等高風險產品進行監督抽驗,監督抽檢食品(特殊食品、餐飲具)1210批,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180批次,發現不合格食品13批次,正按有關規定進行后處理。
聚焦市場安全解難題,為打造“宜居宜業新海東”辦實事。安全生產“一失萬無”。市場監管部門緊盯跟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產品質量 “四大安全”,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理念,實施依法監管、審慎包容監管、信用監管和智慧監管,并把發現問題,排查風險放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 發展理念的首要位置,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形成了海東市市場監管局“六找問題工作法”,著力打好監督檢查和質量抽檢“組合拳”。今年以來,市、縣(區)統籌疫情防控和市場監管執法,推行市縣區一體聯動集團作戰,扁平化管理的監管模式,相繼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特種設備隱患“清零”百日攻堅等系列行動20余次,1-10月份,海東市全系統共查辦案件307起,案值126萬元,罰沒款311.14萬元。其中, 查辦民生領域“鐵拳”行動相關案件56件,案值30.72萬元,罰沒款62.75萬元,移送司法部門案件2起。查辦食品案件95起,案值9.25057萬元,罰沒款34.4082萬元。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事故的底線,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得到進一步增強。(供稿:青海省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