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余垃圾處理難題有望迎刃而解
廣東團標:推動廚余垃圾養殖黑水虻產業化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長期成為處理難題的廚余垃圾,有望通過養殖黑水虻產業化地轉化為生物飼料——廣東省標準化協會2022年1月20日發布的團體標準《廚余垃圾生產黑水虻飼料技術規范》,為這一產業化轉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這一團體標準由深圳安芮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研制。
廚余垃圾是指人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產生的剩菜、剩飯、骨渣、菜葉、蛋殼、茶渣等垃圾,其產生量大,且因含高油、高鹽、高水,容易腐敗,處理難度大。各地曾采用把廚余垃圾分解成有機肥料的辦法,但因其鹽分含量高容易造成土壤板結,采用填埋、焚燒等辦法處理,則投入大產出少,且常有臭味外溢。近些年有不少地方另辟蹊徑,引入以廚余垃圾飼養黑水虻的辦法。黑水虻是一種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蟲,個體大小與蜜蜂差不多,取食廚余垃圾,繁殖迅速,管理容易,其幼蟲被稱為鳳凰蟲,可作為高蛋白質飼料原料。經大量實踐證明,利用廚余垃圾養殖黑水虻是對廚余垃圾綠色處理既環保又資源化利用的可行之路。但這一新技術迄今大多仍停留在小作坊生產階段,雖有不少農戶搭棚養殖,但規模小,且采用原始辦法直接用廚余垃圾投喂,造成產生腐敗臭味并影響回收黑水牤蟲的數量和質量。廣東省環保產業龍頭骨干企業之一的深圳安芮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組織技術攻關,在深圳、梅州、汕頭、博羅等地建立基地,建成了日處理能力超200噸的單體工廠,對收集的廚余垃圾進行工廠化大批量處理,加工生產成專門飼養黑水虻的飼料,再投喂黑水虻。經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鑒定,這一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成為農業部全面推廣技術和廣東省推薦技術之一。標準編寫組總結了該企業的成功經驗,并經廣泛征求意見,編制成了《廚余垃圾生產黑水虻飼料技術規范》。
該團標規定了廚余垃圾生產黑水虻飼料的工廠化工藝流程,包括控水、除雜、除臭、添加營養劑和保鮮劑、制漿等。要求不得使用已經腐敗變質的廚余垃圾和營養劑,生產過程設備加工系統穩定、無污水排出、氣體排放和噪音達標。制成品要求無油脂酸敗味,無蛋白質變質味。技術指標要求粗蛋白含量≥5%,粗脂肪含量≥3%,水分≤82%,粗灰分≤5%,揮發性鹽基氮≤50mg/100g,無機物和難腐有機物≤3%。衛生指標參照GB 13018的規定執行。據試驗測算,用這一標準飼料飼養黑水虻,飼料轉化率達到20%,即5公斤飼料可產出1公斤黑水虻蟲,比原始投養提高40%,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專家組評審認為,該項團標及時快速地把利用黑水虻處理廚余垃圾的先進技術編制成標準,技術指標具有先進性和適用可行,對促進和推動廚余垃圾養殖黑水虻走向工廠化、規模化和產業化有積極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