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7日上午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副市長陳通介紹《上海市標準化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相關情況,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陳學軍、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市民政局副局長沈敏、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張宏韜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以下為文字實錄。
——熱點問答——
標準國際化能力在國內領先
Q 人民日報:上海正在全力打造社會主義國際化大都市,上海標準目前國際化水平如何以及未來提升計劃是什么樣的?
A 陳學軍: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在國際標準化工作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成果,國際影響力也非常突出。
一是標準國際化能力國內領先。在體現標準國際化能力的重要指標當中,落戶上海ISO/IEC秘書處機構有6個,在全國占7%。有ISO/IEC注冊專家將近800名,其中有8名專家擔任ISO/IEC技術機構主席或者副主席,占全國10%。同時還有12名(次)專家獲得“IEC1906獎”,這個獎項主要獎勵在IEC國際標準化工作作出貢獻的各國技術專家。
二是在國際上標準化工作取得一定影響。上海牽頭制定了ISO/IEC標準115項,在多個國際性專業標準組織當中分享了技術方法,在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上海制定的標準也起到了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作用,特別是在重大裝備、工程、技術、產品方面,實現了標準“軟聯通”。
三是在標準國際化工作氛圍方面。我們在全國率先成立國際標準化上海協作平臺和長三角協作平臺,依托上海平臺為各個專家參加標準國際化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舉辦第83屆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大會,通過國際電工委員會大會在上海的召開,使各國專家認識了上海,同時記住了上海,更是傳播了上海。第二個平臺是長三角協作平臺,依托國際標準化長三角協作平臺,在長三角區域產業技術協同發展過程當中,一起共同推進和共享區域標準國際化資源,使長三角區域標準國際化協作、制定和分享有了很好的機制。
剛才問到關于下一步的一些考慮和安排,一是想再進一步健全標準國際化的工作機制,特別是用好上海平臺和長三角平臺,在推進“技術鏈”“產業鏈”“標準鏈”融通當中發揮更好作用。
二是要在新興技術,在城市治理、雙碳、綠色金融等這些重點領域,鼓勵優秀企業和專家積極牽頭或者參與到國際標準制定或者修訂工作當中,這一點非常重要。
三是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當中,上海要積極參與,發揮更多作用,希望上海有更多優秀企業及專家承擔標準技術機構工作。
四是進一步發揮好浦東高水平引領區和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制度疊加效應,探索培育國際性專業標準組織。
最后一個方面,在標準國際合作和交流當中,希望有更多的頻率、疊加的效應和更多的互動,能夠使上海在ISO/IEC等組織的國際標準化工作中貢獻更多力量。
聚焦重點領域,推進產業和信息化標準由“量”的規模向“質”的提升轉變
Q 文匯報:請問根據這份《行動計劃》,上海在標準化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什么做法和考慮?
A 張宏韜:產業工作一直把標準化作為重要的支撐和保障,同時產業領域一直是全市標準制定和應用的重要陣地。十三五期間,全市產業和信息化領域發布實施地方標準105項,約占期間發布實施地方標準數量的四分之一。十四五期間,我們將貫徹落實《行動計劃》要求,聚焦重點領域,推進產業和信息化標準由“量”的規模向“質”的提升轉變,以高標準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介紹三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標準作為企業創新的軟實力。企業是產業創新的主體,也是標準制定和應用的重要主體,目前看上海牽頭制修訂的國際標準中近70%由企業主導,在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獲獎項目中也有近70%是由企業牽頭。
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將標準納入評價企業創新活力的“硬指標”,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和國際標準化活動,推動更多技術自主可控的關鍵技術標準向國家和國際標準轉化,及時將技術優勢轉化為標準優勢。
二是強化標準對產業發展的引領力。近年來,我們積極構建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標準體系,以標準化為抓手促進形成產業發展新優勢。以人工智能領域為例,上海成立了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率先發布全國首個“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生物特征識別的相關標準等入選“上海標準”,部分關鍵技術指標國際領先,有力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下一步,我們要持續完善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和六大重點產業集群的標準體系建設,強化關鍵環節、領域和產品的技術標準研制與應用,加強產業鏈標準協同,圍繞數字化轉型開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標準化試點,形成一批比肩國際先進水平、引領示范作用明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上海制造”標準。
三是強化標準對產業綠色發展的支撐力。綠色發展既是產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對產業發展新的要求,通過不斷創新和整合,本市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節能低碳標準體系,覆蓋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節能建設與改造、節能運行與管理、節能監測檢測與評估等各方面,數據中心、能耗在線監測等系列標準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對本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綠色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進一步做好節能低碳標準頂層設計,緊扣能源清潔化、原料低碳化、材料功能化、過程高效化、終端電氣化、資源循環化趨勢,聚焦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開展標準制定和應用工作,支撐綠色低碳新賽道產業的布局和有序健康發展。
標準化工作支撐城市數字化轉型
Q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行動計劃》對標準化支撐引領城市數字化轉型提出了要求,請問接下來在這方面會有哪些具體舉措?
A 陳學軍:《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本周市府常務會議剛剛審議通過,這么敏銳地捕捉到這個新政策的支撐,非常感謝對上海城市數字化標準化的關注。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當中,標準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和支撐。我們考慮從這么幾項方面的工作來推進:
第一個方面,確定數字化轉型標準化的量化目標:第一個目標,我們要發布100項以上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第二個目標,主導或者參與制定50項以上的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第三個目標,要形成15項以上“上海標準”;第四個目標,推動50項以上城市數字化轉型標準化試點。這是幾個量化目標,是接下來我們要通過工作來落實的。
第二個方面,要從六個維度來推進數字化轉型標準化工作:第一個是通用基礎,第二個是數據基座,第三個是數字支撐,第四個是數字信任,第五個是場景應用,最后一個是評價改進,從這六個維度對數字化轉型標準化工作進行安排和推進。
第三個方面,明確了重點任務清單和責任分工。
這樣,通過量化目標,六個維度和重點任務分工清單,使城市化轉型當中的標準化工作做到扎實和有序的推進。
加強頂層設計,優化提升商務領域標準化工作
Q 澎湃新聞:商務領域標準化現在有什么成效?下一步有什么舉措?
A 劉敏:標準化是商務工作的重要基礎,是引領行業發展、規范市場秩序、推動流通變革、促進消費升級的技術支撐。上海堅持市場驅動、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標準化工作格局,推動商務領域標準化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從重點領域看,率先制定一批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標準,比如《首發經濟評價通則》《黃金珠寶飾品零售店經營服務規范》《兒童驗光配鏡技術服務規范》。疫情期間又率先發布“分餐制”“公勺公筷”地方標準。
從行業整體看,近年來本市商務領域制定了27項地方標準,38項團體標準,正在建設國家級服務業試點項目17個,還承擔了全國會展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逐步形成商務領域標準化工作體系。下一步,重點從以下方面深入開展商務領域標準化建設: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優化提升商務領域標準化工作。為貫徹落實《行動計劃》,我們將出臺推動商務領域標準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形成結構合理、覆蓋全面、創新引領的標準體系,推動商貿流通提質增效、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作用更加顯著,推動商務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作用更加凸顯。
重點包括10項主要任務:推動健全消費領域標準體系、加強農產品流通標準化建設、提升供應鏈標準化水平、創新大宗商品市場服務標準、完善商貿流通數字化標準、推動標準化引領會展轉型升級、深化商務誠信標準化建設、強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打造標準化試點引領區和深入發揮試點示范作用。
二是聚焦重點領域,深入開展商貿流通領域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試點突出問題導向、創新引領,從商貿流通提質增效、內外貿一體化兩大方向重點項目先行先試。商貿流通提質增效方向,探索以標準化推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推動打造智慧商圈、智慧菜場,提升商圈服務品質,優化零售商供應鏈,促進商貿流通品牌化、綠色化、數字化改造。
比如,黃浦區將優化《商業零售業、餐飲企業服務質量規范》,發布服務質量指數。研制《餐飲企業管理規范》,從食品安全、服務規范兩方面推動餐飲企業提升服務質量。內外貿一體化方向,重點推動國內外的標準互聯互通,探索以標準化建設帶動內外貿領域的認證,檢驗檢疫等銜接。比如在本市消費品進口環節,將對標國際標準制定企業標準,提出切實有效的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建議,在檢測、認證等環節尋求突破。
推動標準在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Q 新民晚報:這次《行動計劃》當中提出了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工作,請介紹目前的情況和下一步具體舉措。
A 沈敏:養老服務質量關系到廣大老年人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來,上海市民政局積極推動標準在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率先發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規范》《養老機構設施與服務規范》等7項地方標準、還發布了《老年助餐點服務規范》等23項團體標準,這些標準的出臺對社區、居家、機構養老服務全領域進行了規范。
同時,結合《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引導本市養老服務機構學標準、用標準,參與標準化試點示范。到去年年底,本市共有60個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國家、本市驗收。相關機構還積極爭創行業標桿,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等6家養老機構獲得了“上海品牌”認證。
這次《行動計劃》提出“開展養老服務標準化行動,重點推進智慧養老、機構養老、嵌入式養老、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服務等標準化建設,打造一批標準化養老機構標桿。”上海市民政局將以推進落實《行動計劃》為契機,結合貫徹落實《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下一步考慮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優化完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主要結合“智能”“嵌入”“醫養”等元素,建立包括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不同類型,涵蓋養老服務供給、服務保障、政策支撐、需求評估和行業監管的“五位一體”社會養老服務標準體系,推動實現老有頤養。
二是提升養老服務標準供給質量。我們將推進養老服務數字化轉型,擴大“為老服務一鍵通”等試點,研究制定《智慧健康養老 居家安全監測要求》等地方標準;立足本市試點建設成果,制定《認知障礙照護單元設置與服務要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導則》等地方標準,進一步規范當前7302張認知障礙照護床位、121個認知障礙友好社區的建設和服務;我們還將制定《社區嵌入式養老工作規范》,為當前全市371家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提供更加科學的“樣本”;對養老服務機構信用評價我們將進行規范,開展動態評價,為強化行業監管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工作保障。發揮養老服務標委會專家資源和平臺功能,加強標準化工作的系統性推進。持續做好標準復審工作,提升地方標準的先進性和時效性。進一步拓展老年助餐、養老顧問、農村養老領域標準化試點,要樹立一批行業領先的行業標桿,復制推廣一批先進經驗。以上就是本市養老服務標準化工作的一些情況。
標準化工作支撐新經濟、新業態發展
Q 21世紀經濟報道:這兩年新經濟、新業態不斷出現,請問標準化在新經濟、新業態發展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另外上海標準化體系建設相關經驗是否會向長三角推廣?
A 陳學軍:上海的新經濟、新業態發展體現了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的水平和體量,因此在新經濟、新業態發展過程中標準化工作也同步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在標準化領域,上海特別注重新經濟、新業態等行業發展規范中的標準制定和執行,形成了一批成熟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并通過標準的宣貫執行不斷發揮輻射影響作用。比如我們發布了《數字廣告》團體標準,還指導電商互聯網平臺對生鮮產品前置配送服務點等新業態制定了統一標準。再比如充分利用國家級和市級標準化平臺,在新經濟新業態中選取一些比較成熟的項目指導制定和發布標準。
第二,在推廣和輻射方面,我們通過共同制定長三角區域統一標準不斷擴大輻射力和影響力,目前共制定了區域統一標準10項,其中有6項是上海牽頭制定的。另外還有一批新領域的標準,正在長三角一市三省共同制定當中,不久也會向社會推出第二批10個標準。這些長三角區域統一標準有效發揮了上海各類標準在新業態、新領域、新模式中的引領作用,不管是地方標準、團體標準、還是企業標準。綜上,這兩個方面對于促進上海在這些方面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來源:上海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