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GB/T 41568-2022)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在標準發布之際,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政策法規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負責同志就標準出臺的背景、重要意義、主要內容、貫徹落實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出臺《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的背景和過程。
答:事務管理是各類組織普遍、通行的保障性活動。機關事務管理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保障機關正常運行、降低機關運行成本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管局把標準化作為支撐機關事務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工程常抓不懈,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機關事務標準化工作的通知》《機關事務標準化工作發展規劃(2018-2020年)》《機關事務標準化工作“十四五”規劃》等文件,推動成立全國機關事務管理標準化工作組等多個標準技術組織,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制定機關事務領域國家標準、地方標準300余項,初步形成了涵蓋7大模塊的機關事務標準體系,開展國家級和省級試點300余項,創新推進各類標準實施,推動機關事務標準化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機關事務管理術語分布較廣,散見在各類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和標準文件中,缺乏相對權威的綜合性術語規范,部分術語的定義不夠準確統一,內涵和外延不夠清晰,術語間協調性、體系性不夠,在管理、服務、保障、教學、科研的內外交流溝通和信息交互匯集中造成了一定的困擾,亟須通過制定國家標準,構建一個相對權威的機關事務管理術語體系。
2020年5月,全國機關事務管理標準化工作組正式啟動了《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標準的起草工作。2020年11月,《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制定項目被列入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起草過程中,邀請專家學者和機關事務管理從業者共同參與起草,扎實開展資料收集與實地調研,梳理研究現有法律法規標準和相關文獻資料,赴山東省、上海市、江蘇省、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等多地調研,深入了解不同地區的管理方式和特點。2021年3月形成初稿后,廣泛征求了全國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有關科研院所、相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意見建議,同時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認真研究吸收,反復修改完善,確保內容的體系性、權威性、科學性和規范性。
問:《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發布的重要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的發布,具有三個層面的重要意義。
第一個層面。《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為機關事務管理對內溝通和對外交流提供了統一的規范性、通行性語言,是機關事務管理信息和數據交互匯集的重要基礎,是機關事務管理標準的標準,構建了機關事務管理的首張概念藍圖。
第二個層面。《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為各層級、各領域的機關事務管理定范圍、明內涵、立規范,實現了術語概念的規范統一,夯實了標準化、信息化工作的基礎,對機關事務管理堅持集中統一管理方向,推進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
第三個層面。《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對機關事務管理的基本概念、總體思路、目標方向、機制方式、流程環節、工作內容等方面的術語進行了明晰的闡釋,有利于深化對新時代機關事務管理的認識和理解,對貫徹落實“過緊日子”要求、降低機關運行成本,建設節約型機關,提升管理和保障效能,實現機關事務工作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問:能否舉例說明《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在哪些方面體現了“過緊日子”要求?
答:機關事務管理部門承擔著機關運轉所需經費、資產、服務和能源資源管理等職責,要把過緊日子作為一種習慣和常態,帶頭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執守簡樸,依標準、控成本、講績效、提效能,保障黨政機關高效運轉。《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標準中定義一些概念,突出了標準的引導功能,希望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重視效率、效果、效益,更好發揮好功能作用。
比如,定義了“機關運行成本”,明確為“機關履行職能過程中消耗的各類資源的價值總和”。《機關事務工作“十四五”規劃》明確了6個發展目標,其中之一就是“機關運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據統計,“十三五”時期,國管局建立機關運行成本統計調查制度,中央國家機關和各省(區、市)本級2019年機關運行經費總額比2015 年下降7.57%。2020 年全國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人均綜合能耗、人均用水量與2015 年相比分別下降 10.07%、 11.11%和 15.07%。實踐中,對“機關運行成本”的概念一直缺少統一的界定,本次在《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中進行明確,既有利于強化對“機關運行成本”的認識,也為廣大機關事務工作者明確工作方向,在保障機關運行中進一步注重對成本的控制。
又如,定義了“公物倉”,明確為“對行政事業單位閑置、處置、超標準配置的資產以及經批準組建的臨時機構、召開重大會議、舉辦大型活動、批量集中采購購置的儲備資產及罰沒資產等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統一處置的運作平臺”。建設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是近年來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創新推動資產調劑共享共用、提高資產使用效益、節約財政資金的有效途徑。2020年5月,國管局啟動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建設,將各部門7000余件、資產原值4000多萬元的資產納入公物倉管理。一些地方也多種形式探索線上線下公務倉建設,全國共建立了100多個公物倉。《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通過明確“公物倉”的定義,并說明其包含“實體公物倉”和“虛擬公物倉”,有助于統一公物倉建設方向,創新資產調劑共享方式、優化資源配置渠道,將有效提升資產利用率,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杜絕資產浪費。
問:請介紹一下《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編制的總體思路和主要內容?
答:在術語國家標準編制過程中,重點把握了合規性、體系性、通俗性、前瞻性四項原則。
一是合規性原則。標準編制過程遵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所規范的術語定義與國家現有法律、法規和強制性國家標準保持協調統一。
二是體系性原則。《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涵蓋基礎概念、經費、資產、服務、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管理、政府采購等機關事務管理的重要業務領域,結構編排注重邏輯性和體系性。
三是易懂性原則。考慮到機關事務管理部分術語的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為便于理解掌握,術語定義盡量通俗易懂,同時,對部分術語進行了注解。
四是前瞻性原則。《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吸收了集中統一管理、機關事務標準化、機關事務信息化、保障平臺、聯勤保障等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中的最新成果,為新時代機關事務工作改革創新發展預留了空間。
《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分為8章、共100條,基本涵蓋了機關事務管理主要業務領域,重點規定了機關事務管理的基礎概念、經費、資產、服務、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管理、政府采購等方面的術語。
該標準體現了機關事務集中統一管理以及標準化、信息化“一體兩翼”的發展思路;規定了機關事務、機關運行保障、后勤服務等基本概念,界定了保障計劃、保障平臺、后勤服務社會化、聯勤保障、公物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等工作機制、方式、手段,以及辦公用房、公務用車、國內公務接待、能源資源管理等機關事務領域主要定義;明確了保障和管理效能、機關運行成本、節約型機關等機關事務工作目標,為機關事務工作對內溝通和對外交流提供了統一的規范性、通行性語言,是數據和信息交互匯集的基礎。
問:如何推動《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實施?
答:目前《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在國家標準委官方網站發布,公眾可以在網站上進行查詢和瀏覽。下一步,將從四個方面推動《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實施。
一是推動《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入制度。深入推進機關事務法治建設,健全完善機關事務管理制度體系,推動《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各項術語融入機關事務管理制度文件中,實現制度建設與術語標準的有效銜接。
二是推動《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入政策。結合《機關事務工作“十四五”規劃》《機關事務標準化工作“十四五”規劃》等文件的貫徹落實,制定相關配套措施,加強《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的應用。提升政策文件有關術語表述的規范性和一致性,以《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凝聚行業共識,引領機關事務管理行業建設。
三是推動《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入教材。鼓勵全國22個機關事務研究中心和11個政府運行保障管理學科建設基地圍繞術語概念開展深入研究,將術語概念引入學術交流、學科建設、教材編制活動,厚植學術空間。
四是推動《機關事務管理 術語》國家標準入培訓。通過機關事務標準化示范培訓班等多種形式,面向全國機關事務系統開展術語標準培訓。推動6家機關事務標準化實訓基地開設術語標準相關課程,組織開展實訓。指導各地區機關事務管理部門將術語標準納入本地區年度培訓安排,開展學習宣傳,實現術語標準入腦入心,轉化為機關事務標準化的思想認識和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