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地理標志是重要的知識產權,是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是推動外貿外交的重要領域,是保護和傳承傳統優秀文化的鮮活載體,也是企業參與競爭的重要資源。
近年來,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立足農業大省的省情實際,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以強化地理標志培育、管理、運用與保護為抓手,支持和推動以打造地理標志為核心的區域公共品牌,助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計保護地理標志產品73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108件,覆蓋糧畜、水產、食用菌等10多個品類,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市場主體達1168家,專用標志使用市場主體年直接產值達374億元。在2022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中,黑龍江省5個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價值超過100億元,品牌價值評價總額達1858.62億元。其中,“五常大米”品牌價值710.28億元,位列區域品牌(地理標志)品牌榜第5名,連續7年在全國大米類地理標志產品中排名第一;“東寧黑木耳”品牌價值181.9億元,蟬聯全國地理標志產品食用菌類第1名。
加強制度設計 強化政策引領
制度具有指導性、規范性和激勵性。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圍繞地理標志培育運用、保護管理、產業促進等方面進行制度設計,鼓勵引導全省各市(地)因地制宜制定具體政策措施,激發地理標志申請運用內生動力。先后制定出臺《黑龍江省“十四五”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黑龍江省地理標志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印發《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核準工作規范(試行)》《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關于進一步做好地理標志培育與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黑龍江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工作指引》《關于進一步加強地理標志保護的工作方案》《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關于列入運用促進重點聯系指導名錄地理標志加強聯系指導意見》。哈爾濱市在《關于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對新注冊中國地理標志商標和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社會組織和新認定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50萬元獎勵。伊春市出臺“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1條”,發展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從源頭提高區域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推進從傳統產業向品牌產業轉變。綏化市安達市制定《安達市打造百億級地標品牌實施方案》。綏化市海倫市印發《關于規范使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通知》,明確規定授權主體、規范申報程序、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廣泛宣傳推廣等要求。
創新運用載體 強化示范引領
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抓住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展試點示范、評比達標、項目申報契機,重點建設國家級示范單位、試點、項目,總結典型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全省地理標志工作取得實效。2020年,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成為首批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核準改革試點省份,2022年8月順利通過第一批試點驗收,獲準開展第二批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核準改革試點工作。五常大米、方正大米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獲批籌建,饒河東北黑蜂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籌建已公示。開展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推薦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重點項目5個,五常大米、方正大米、海倫大豆入選國家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重點聯系指導名錄。五常大米、東寧黑木耳、肇源大米 、勃利紅松籽、佳木斯大米、穆棱大豆、饒河東北黑蜂蜂蜜、太保胡蘿卜等8個產品納入中歐互認互保協定。
哈爾濱市五常市突出“一建設二完善”推動五常大米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建立健全特色質量保證體系、地理標志保護體系和宣傳推介體系。升級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五常大米溯源監管平臺軟硬件,在原防偽溯源基礎上進行科技化延伸,完善五常大米溯源防偽體系,達到一碼溯出生產批次、生產企業、原糧年份、檢驗報告等信息。研究制定種植、投入品、銷售、物流管理標準,建立完善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標準體系。建設集快速維權(維權援助)工作站、糾紛調解工作站、商標品牌指導站、合規運用指導站為一體的一站式知識產權保護平臺。培育了喬府大院、五米常香、葵花陽光、金禾等本地龍頭企業,其中喬府大院和五米常香兩家企業已在新三板上市。招商引進了中糧、華潤、北大荒、益海嘉里、東方等大型企業集團。現今,五常市已成為哈爾濱市轄下人口最多、耕地面積最大的縣級市,水田面積占耕地面積的56.4%,年產優質水稻約130萬噸,有大米生產加工企業476家,大米分裝企業216家,合作社6000余家,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企業438家,占比66.6%,全產業從業人員達35余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40%,地理標志產品帶動城內相關產業解決就業人員數量逐年遞增。
哈爾濱市方正縣建立地理標志保護六大體系,突出“三融合”,將地理標志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區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協同發展,建設高質量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2021年投入4000萬元,用于質量追溯、基地建設、品牌宣傳等體系建設,講好“方正大米”地理標志品牌故事,開發特色旅游資源,進一步開發水稻綠色生產技術。2021年方正縣擴大綠色、有機、無公害水稻種植面積 50 萬畝;旅游產業收入增長 3000 萬元;“方正大米”品牌銷售促進糧食增收4300萬元,農民每戶增收1100元;帶動周邊農民就業總量達到 2.5 萬人。
傾力培育服務 強化品牌引領
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以商標品牌指導站為有效載體,以地理標志培育管理運用保護為主要內容,組織指導全省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充分結合本地實際,建設33家商標品牌指導站,覆蓋全省13個市(地),發揮服務、輔導、聯絡、宣傳職能,以點帶面,助力發展品牌農業,推進地理標志產業興村富農。
哈爾濱市立足商標品牌指導站,圍繞地理標志構筑政府牽頭、市場監管主抓、部門和鄉鎮齊抓、企業主動參與的創品牌工作格局,架起政府、市場監管、企業的互通平臺,有力地推進了地理標志產業的發展。他們以五常大米、尚志黑木耳、尚志紅樹莓等地理標志產業為突破口,落實“三個一批”,實行已有商標大企業、已有商標中小企業、地方特色企業以及未注冊商標的市場主體等四級梯隊分類指導,梯度推進。尚志黑木耳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后,全市種植、加工企業規模逐步擴大,形成以萬畝木耳基地+專業合作社+商標品牌的企業運作模式,年產值1000多萬元。同時,不斷指導企業規范使用“五常大米”“尚志黑木耳”“尚志紅樹莓”等地理標志商標標識,建立“地標共同品牌+各企業商標”,發揮地標的品牌效應。尚志品牌指導站與該縣各“農村書屋”建設、村農技知識推廣、農村合作社創建、集體商標創建等工作相結合,向黑木耳種植戶提供相關商標知識的同時,推廣地標產品種植技術,構建種植專業戶強強聯合的平臺,加快黑木耳深加工產業發展,促進市場主體運營和拓展能力。
大慶市商標品牌指導站工作人員多次深入“肇源大米”“杜爾伯特大米”“林甸大米”等地理標志所在縣(區)進行實地調研,開展“構建富農品牌,助力鄉村振興”地理標志專題培訓班,讓地理標志使用企業充分意識到地理標志品牌文化內涵的深厚價值。實施“文化+品牌”戰略,汲取“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四大精神的內核。圍繞地理標志產品開展的一系列生態文化旅游與民俗節慶活動,如“農民豐收節”“民族文化節”“濕地文化節”等,充分挖掘地理標志中的文化內涵,講好大慶地理標志品牌故事,傳播地理標志民俗文化,培育帶動地理標志產業發展。大慶師范學院商標品牌指導站,由入選“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專家庫”和“大慶市知識產權專家庫”的專家輪值為市場主體提供定制化、專業化商標品牌培育策略和方案。在2022年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開展地理標志品牌培育“春風”專項服務行動,為“肇源大米”地理標志量身定制《肇源大米地理標志品牌培育實施方案》,助推品牌扎根龍江、面向全國、享譽世界。截至目前,大慶市地理標志11個。建成包括120萬畝水稻、50萬畝玉米和50萬畝大豆等5個國家級綠色食品標準化原料基地,標準化規模養殖場682個,其中國家級標準規模養殖示范場26個,種養基地集群效應逐步形成。各縣區也在持續發力,構建具有競爭力的區域品牌。“肇源大米”引領肇源縣成為“國家水稻產業體系建設示范縣”,區域品牌價值達到83.53億元。杜爾伯特縣“連環湖鳙魚”品牌聲名遠揚。同時,杜爾伯特縣深挖漁業文化潛力,搭建“漁業+旅游”平臺,接連成功舉辦開湖節、漁獵文化節、烹飪大賽、漁業高峰論壇等特色活動,用新引擎策動品牌推介與經濟效益雙贏。
牡丹江市東寧市食用菌協會商標品牌指導站,打造以“東寧黑木耳”地理標志品牌為主導,會員自主商標為輔助的品牌發展格局,在推動實施商標品牌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加快當地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截至目前,東寧市食用菌協會已發展會員500余人,覆蓋全市6個鎮100個行政村,創辦黑木耳專業合作社150個。全市年均栽培黑木耳達9億袋,產量4萬多噸;有全國最大的黑木耳交易批發市場,年均交易黑木耳達10萬噸,交易額60多億元;有黑木耳配套企業80余家,形成了集育種、制菌、種植、營銷、加工、回收利用等為一體的上中下游產業鏈條,打造了融合一、二、三產業的黑木耳產業集群。
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將持續提供精準、優質的知識產權服務,進一步加強地理標志培育管理運用保護工作,發揮地理標志“保護一個產品、帶動一批企業、做強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推動一方發展”作用,讓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區域經濟快速高質量發展,進而為建設“質量龍江”貢獻知識產權力量。(蔣琳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