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黃博 記者 龔志偉)近年來,在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大力支持下,綿陽市市場監管局狠抓質量基礎建設,積極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增強品牌競爭力,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綿陽已建成以“一站式”線下服務窗口和“綿易檢”線上服務平臺的市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中心,集聚工程師以上專家256人、211家服務機構、800多臺檢驗檢測設備,為企業提供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知識產權等五大領域33項服務。
截至今年9月,市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中心已累計為3000多家企業提供超10萬次服務。今年6月,綿陽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工作獲得了國務院督查激勵通報。
“全領域”服務,推動產業突破式增長
綿陽是我國磁性材料技術發源地,綿陽造釤鈷永磁體在磁偏角方面具有優勢,但由于全國無相關的檢測方法,導致該項指標得不到量化,產品優越性無法體現,磁材高端產品市場長期被歐美發達國家占有。如何突破技術“瓶頸”?綿陽市局積極組織專家團隊成功研發制定了《永磁體磁偏角亥姆霍茲線圈法測量方法》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內磁偏角檢測無標可依的空白,被列入全國推廣的第二批全面創新改革經驗。目前,綿陽市生產的釤鈷磁體磁力線偏移角可精確控制到1°以內,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5G、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
磁材的質量提升離不開強大的檢驗檢測能力,市局聯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所、全國磁性元件與鐵氧體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磁性材料分會等全國24家行業領域內的龍頭企業、檢測與認證機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21名行業內權威專家,成立中國(綿陽)科技城磁性材料標準創新中心和四川省磁性材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成1000㎡的磁性材料檢測實驗室,配備了安全檢測設備、環境可靠性檢測設備、物理性能檢測設備等百余臺(套)儀器設備。綿陽首次具備了磁性材料從原材料到器件的全產業鏈檢測能力!
制定標準、提升能力、技術幫扶……隨著綿陽質量基礎設施綜合服務持續深入,綿陽磁材產品質量和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綿陽——西部磁都初具成效。2018年至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所及其下屬企業釤鈷永磁全國市場占有率從5%增長到10%以上,鋁鐵硼產值增長1個億以上;四川經緯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網絡變壓器市場上,出貨量躍居全國第一;綿陽西磁科技有限公司磁性材料出口產值從2018年2400萬元增加到如今的1個多億,在中國出口全球磁性材料中整體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8%。
“全過程”護航,釋放產業發展潛能
綿陽米粉既是綿陽著名小吃,也是綿陽獨特的標志和文化。如何讓綿陽米粉以更高質量走出綿陽,銷往更遠市場?綿陽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綿陽米粉百億級產業集群的部署,充分發揮質量基礎設施支撐作用,在準入準營、標準化生產、技術改進、品牌建設等方面提供“全過程”貼心服務,不斷釋放綿陽米粉產業發展潛能,綿陽米粉愈發行穩致遠。
在市場準入階段,綿陽創新推廣米粉產業市場主體準入準營“一站式”綜合服務新模式,為企業提供食品經營許可、食品銷售、食品小作坊備案等米粉產業經營許可“證照聯辦”套餐服務。市市場監管局將多個辦事流程整合為一個審批流程,按照“能合盡合、能減盡減”的原則,將原來重復提交到各窗口的材料只提交一次,實現一套材料通辦多項審批業務;申請人一次性提交申請材料,且符合法定條件和標準的,可以實現一次辦結,企業辦理時限比以前減少了50%以上。
為了解決綿陽米粉產業缺乏統一標準,不利于出口的難題,市局標準化科主動聯系綿陽米粉協會,就加快制定綿陽米粉團體標準和綿陽米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加以指導和幫助。“我們對綿陽米粉的原輔料、復水時間、斷條率、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衛生要求等進行了統一規范,同時對檢驗、包裝、貯存、運輸、保質期、農殘等方面作出相應規定,逐步形成全產業鏈標準化體系,規范米粉生產、經營行為。”標準化科科長鄧曉勇介紹:“這是綿陽米粉的首個團體標準,今年8月1日已經正式實施,團體標準發布實施后,將大大提高企業生產水平,使生產更加規范化。”
為了保證米粉質量,市局對米粉質量進行全過程把控,對大米原料及米粉產品相關污染物、重金屬、真菌毒素限量指標進行風險監測,監督米粉企業使用合格原材料。同時,為全市各米粉企業培養檢驗員、化驗員40余名,幫助60余家米粉生產企業開展檢驗能力比對,為企業制定檢驗設備“一企一策”使用和維護方案;積極聯系四川大學等高校食品專家深入企業開展課題研究,通過校企府三方合作,攻關改進配料、調味品配方,改進生產過程中滅菌工藝;與米粉生產企業聯合打造檢驗檢測實驗室,開辟米粉產業檢驗檢測綠色通道,既降低了米粉企業成本,又高效服務米粉產品出廠檢驗,確保產品質量。
“預計年底前,綿陽可培育主營業務收入1億元以上的米粉生產企業3家,全國開設綿陽米粉連鎖店不低于100家。”市局發展科科長李安虎對此充滿信心。
“全方位” 扶持,助力產業發展提速
梓潼生態環境優良,綠色資源豐富,自古有“五谷皆宜之鄉,林蠶豐茂之里”的美稱。近年來,梓潼縣大力發展有機產業,從2019年成功創建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到2021年底,短短兩年時間,全縣有機認證面積從8111畝增長到16529畝,產值從5827元增長到33018元,主要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已有1000余人,農民的人均收入比兩年前翻了一番。今年9月,國家認監委公布全國有機產品認證優良實踐案例,“四川梓潼縣有機認證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列第一名發布。
“產業規劃、標準、技術、品牌、質量……綿陽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的支持幾乎涵蓋了產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梓潼縣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助推梓潼縣有機產業實現“跨越式”增長的過程中,綿陽質量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在市局幫助下,梓潼從產業發展政策、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產業帶動等方面科學編制了《梓潼縣有機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建立了《梓潼有機產業標準體系》,涉及國家、行業、地方等標準132個,其中技術標準59個,為有機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為提升產品質量,市局還組織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等院校和企業專家,為企業提供品種選育、技術推廣、產品開發等技術幫扶;在送技術的同時,市縣兩級市場監管部門還對全縣有機農產品實施全覆蓋抽檢,自示范縣創建以來,共開展省級抽檢2批次11個產品、縣級抽檢3批次10個產品,除2021年省級抽檢的6個產品未出結果外,其余抽檢產品合格率達100%。
在有機產業的帶動下,梓潼縣相關企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三合農業的有機獼猴桃均價賣到30元/kg、果王可達20元/個,清泉農業的生豬賣到了90元/kg、有機南瓜和甘薯賣到16元/kg,林江苧麻與日本紡織公司簽訂長期供貨協議、梓潼成為紅旗壓榨菜籽油的原料供應地。如今,梓潼縣有機產業已經涵蓋了稻谷、獼猴桃、生豬、葛根茶等17類產品,實現了有機野生采集、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的全覆蓋和平衡發展。
“梓潼縣有機產業的發展是全市有機產業迅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市市場監管局認證科李佩冬說。
據了解,按照從創建到示范、從省級到國家級的階梯創建格局,近年來,綿陽已有平武縣、北川縣、梓潼縣、三臺縣等4個縣成功創建省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平武縣有機認證面積較2017年創建初期增長1665%;有機產值7104.2萬元,北川縣有機產值由2018年的5784萬元增長到目前11390萬元。目前,全市共有有機產品獲證企業51家,企業有機產品認證證書達76張,2022年全市有機產業產值達到了56196萬元。
李佩冬說:“今年,鹽亭縣將申創全市第5個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明年重點培育三臺縣申創省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屆時,綿陽有機產業規模將達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