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生活中,面對各類消費陷阱,大家都是如何“避坑”的?江蘇省太倉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篩選并公布了六大消費維權案例。
案例一:經營者未如實告知車輛信息
基本案情:李某自某二手車經銷商處購得一輛二手汽車。使用后得知該車曾有多次保險理賠記錄,為泡水車。雙方就案涉車輛的處理事宜協商不成,李某訴至法院。最終,法院攜手消保委、技術檢察官妥善調處。
案例警示:近年來,二手車交易市場日益繁榮,但因汽車產品自身具有復雜的結構、配置,消費者沒有專業能力鑒別。法院依托“2+3”汽車消費糾紛聯動化解機制,攜手消保委與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高效化解矛盾,托起優化營商環境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治天平。
案例二:未按規定維護保養電梯
基本案情:2022年7月,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安全檢查中發現某酒店內一電梯未填寫電梯參數、季度、年度維保等內容。經查,涉案維保公司在對該電梯進行維保的過程中,未嚴格執行安全技術規范要求開展電梯維護保養。該公司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相關規定,被處以10000元罰款。
事例警示:維保單位依法、依規程開展養護、維保對于電梯安全運行尤為關鍵。電梯維保單位應充分認識電梯維保工作的重要性,嚴格按照安全技術規范進行維保。
案例三:人臉識別侵害個人信息
基本案情:市市場監管局根據舉報線索對太倉某售樓處進行檢查發現,該公司未告知進入該大廳的消費者本區域內有捕捉、抓拍人臉信息的智能設備,同時未經同意對進入該區域內的消費者人臉信息進行抓拍、收集,也未向消費者公開人臉信息抓拍之后的使用目的、規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該公司被處罰款60000元。
案件警示:人臉信息屬于個人獨有的生物識別信息,一旦泄露,將嚴重威脅消費者的財產安全、隱私安全,采集、使用人臉信息需要明確告知并經消費者同意。
案例四: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宣傳
基本案情:2022年1月,市市場監管局對某校外培訓機構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其門口右側懸掛2個銅牌:“中國青少年心理學研究中心”“猿輔導 最強大腦 青少年學習力 研究基地”。經執法人員核實確認,上述掛牌內容為當事人自行杜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規定,市市場監管局對當事人處10000元罰款。
案件警示:當事人通過虛構自身狀況和曾獲榮譽等手段,作出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通過本案,對當事人進行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對其他校外培訓機構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案例五:發布違法醫美廣告
某私營醫院發布的違法醫美廣告
基本案情:2022年11月9日,太倉某私營醫院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醫美廣告中含有“美國保妥適”等宣傳內容。經調查,“美國保妥適”為“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屬于醫療用毒性藥品的處方藥。
案件警示:A型肉毒毒素屬醫療用毒性藥品,使用不當可能會引起肌肉松弛麻痹,嚴重時可能會引發危及生命健康的癥狀。該私營醫院發布此類國家明令禁止發布的廣告,容易對患者產生誤導,甚至損害消費者健康安全。
案例六:對房產銷售狀況作虛假商業宣傳
基本案情:當事人在銷售其開發的樓盤時,沙盤模型上公示1#、2#樓為“售罄”狀態。經調查,1#、2#樓共有可售房源130套。截至案發時,已銷售83套,仍有47套未銷售。市市場監管局依法責令開發商停止違法行為,并對其虛假宣傳行為進行了查處。
案件警示:開發商制造樓盤銷售火爆的假象,欺騙、誤導消費者,對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造成了損害。
太倉市市場監管局去年全年一般程序立案2006起,同比增長115%,結案1864起,同比增長94%,案件涉及房地產銷售、醫療美容、教育培訓、計量器具等領域。
當前,市場監管部門已全面整合12315、12345等多個民情民意渠道來源,通過打造統一受理、統一分流、統一處辦、統一回復的智能化處置平臺,實現全流程管理,全過程追蹤。與此同時,已有8033家實體店商戶加入線下購物無理由退貨承諾商家。全市還建有汽車消費行業、電子商務協會、萬達、華發等重點領域、大型商圈企業消費維權監督站60個。(來源:太倉市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