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梁愛)近日,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在全國信用監管工作會議上就“統籌推進‘信用+雙隨機’ 提升市場監管效能”作經驗交流發言。5年來,陜西省市場監管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工作部署,聚焦優化全省營商環境,充分發揮信用監管基礎性作用,不斷提高信用監管的效能和水平,信用監管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推進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監管效能更加優化
市場監管部門率先實現雙隨機全覆蓋。以“一單兩庫一細則”為基礎,制定《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工作指引(試行)》,廣泛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2022年全省市場監管系統開展隨機抽查9382次,同比增長10.74%,5年間開展隨機抽查次數增加20余倍,抽查檢查結果公示率100%。監管的規范化、公正性進一步提升。
推動全省部門聯合抽查常態化。以省政府名義印發和配套制度,2019年建立38個成員單位組成的省級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聯席會議,建成供全省三級共3615個單位使用的陜西省“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平臺,動態管理市場監管領域“兩單三庫”。2022年全省共開展跨部門聯合抽查1630次,同比增長18.80%,5年間開展部門聯合抽查次數增加16倍,抽查檢查結果公示率100%。全省市場監管領域各有關部門將“雙隨機、一公開”作為日常監管的基本監管方式。
統籌失信懲戒和信用修復,監管成效更加突出
充分發揮失信懲戒震懾作用。持續加強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全省共有12.23萬戶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1.77萬戶企業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相關政府部門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授予榮譽稱號等工作中,對失信企業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同時落實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措施,在市場準入環節限制失信被執行人3.74萬人次,將其他政府部門提供的聯合懲戒“黑名單”信息124.95萬條通過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使違法失信企業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穩步實施信用修復。嚴管的同時注重建立完善有利于違法失信當事人自我糾錯、主動自新的信用修復制度機制。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有10.68萬戶企業、0.69萬戶農專社移出經營異常名錄,22.34萬戶個體工商戶恢復正常記載狀態,298戶企業提前移出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失信主體的信用得以重塑,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信用風險分類與雙隨機抽查有機結合,日常監管更加高效
科學劃分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建設完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有效利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陜西)歸集共享的本部門全量數據和其他部門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黑名單信息等共計1.52億萬條數據,在總局通用型的基礎上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構建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分別對全省141.88萬戶在冊企業精準賦分,設定4類信用風險等級(信用風險低A類、信用風險一般B類、信用風險較高C類、信用風險高D類)。在食品、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開展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制定《網絡交易經營者信用分類指標體系》并在西安市試點實施,推動信用風險分類更加專業化、精細化。
依據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實施差異化監管。將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與日常監管、專項整治等工作緊密結合,對信用風險低的經營主體,降低抽查比例頻次,以監管服務為主;對信用風險高的經營主體,提高抽查比例頻次,依法依規實行嚴管和懲戒。在2022年企業登記事項和公示信息“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工作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用于企業監管實踐,雙隨機抽查問題發現率提高了近1倍,其中C類和D類企業問題發現率達到68.19%和80.14%,有效提升監管精準度、有效性。
下一步,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將做好全省跨部門綜合監管牽頭工作,深入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推動經營主體信用信息的互聯共享,不斷擴展信用風險分類應用領域,強化失信懲戒和信用修復管理,共同推進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和市場監管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