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有需必應”“無事不擾”包容環境
福建探求新興產業企業監管服務最優解
□ 陳 永 本報記者 江 岱
當前,直播電商發展勢頭迅猛。數據顯示,2022年,福建直播電商總交易量為8.77億件。在全國直播電商市場中,福建省主播數量排名第7位,總數量已達29593個,產業規模初步形成。
像直播電商這樣的新興業態,富有朝氣活力,但也存在一些“成長性問題”。如何改變傳統監管思維,采取更加靈活和適切的方式加強對新興業態監管,最大程度降低其合規成本,為其健康發展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成為市場監管部門需要著力解決的新課題。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規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鼓勵創新的原則,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日前,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出臺16條包容審慎監管舉措助力新興產業發展,印發《關于印發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的指導意見》,選定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等新興產業,在市場監管領域實施包容審慎監管,讓監管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搭建“有需必應”綠色通道。開展“沙盒監管”和觸發式監管試點,設立新興產業企業掛鉤聯系制度,安排專人負責。從企業注冊、網絡經營、商標注冊、產品質量、廣告合規、投訴舉報等方面,以跨前服務強化預防式監管,靠前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開展專業化“體檢式”“啄木鳥式”合規性指導和培訓服務。
比如,近幾年,“幫買幫送”“外賣配送”等互聯網同城快送新業態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創造了千萬級就業機會,但是,由于國家尚未對這一新業態進行立法,導致互聯網同城快送服務平臺企業和從業人員的經營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為此,福建省市場監管局首創發布《福建省同城快送經營者履行社會責任指引》,引導美團、餓了么、達達等平臺企業加強企業管理,守法合規經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新興業態健康發展。
創建“無事不擾”包容環境。對新興產業企業,設置“初創包容期”,加強政務服務、行政指導,積極幫助其解決發展難題,特別是對誠信守法的經營者,加大支持和激勵力度。對輕微違法新興產業企業進行建檔管理,設置“審慎觀察期”,給予一定的自我糾錯期限,采取預警提醒、行政告誡、說服教育等非強制性手段,指導企業自糾自改。建立新興產業企業輕微違法行為容錯糾錯機制,為企業留足發展空間。
比如,針對網絡短視頻、直播電商新業態,福建省市場監管局開展了網絡專項監測和線下經營情況核查,摸排網絡直播平臺17家、短視頻平臺35家以及網紅經紀公司12家,引導通過網絡直播從事經營活動的網紅、代購、小額交易自然人網店辦理注冊登記,依法開展網絡交易,享受“初創包容期”政策紅利。
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繼續推進“沙盒監管”、觸發式監管等創新改革,打造“有需必應”“無事不擾”包容環境,探求新興產業企業監管服務最優解。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