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知識產權賦能 深化創新驅動發展
福建泉州市知識產權多項指標處于全國全省領先位置
□ 薛繽勇 蘇曉暉 本報記者 江 岱
“商標有效注冊量連續3年居全國地級市第一位”“馳名商標、馬德里國際注冊商標總量均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年度專利授權量連續12年居全省第一位”“安溪鐵觀音獲評國家商標品牌建設優秀案例,泉州地理標志商標領跑者的地位進一步強化”……近日,福建省泉州市公布的一組知識產權工作的數據吸引了社會各界關注。
民營經濟是泉州經濟最重要的特質和最鮮明的特色。“十四五”以來,泉州市在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方面,不斷深化服務指導舉措。泉州市市場監管局深化“向前鼓勵創新創造、向后鼓勵轉化運用”的政策導向,2022年度先后下達1200多萬元獎勵補助資金,支持地理標志商標發展、商標海外保護、專利轉化運用、知識產權貫標等項目,推動構建與企業、產業、區域相適應的知識產權體系;圍繞民營企業在知識產權發展中“量大、面廣、頻度高”的需求,以“一站”(商標品牌指導站)“三書”(商標注冊建議書等商標行政指導書)“一指引”(專利發展布局指引)等為抓手,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個性化、即時化的難點疑點問題。
與此同時,泉州市知識產權多項指標處于全國全省領先位置。首先是商標矩陣保持領先。泉州市商標有效注冊量持續快速增長,2022年度新增注冊商標8萬多件,目前商標有效注冊量達72萬件,連續3年居全國地級市第一位;馳名商標累計達159件,馬德里國際注冊商標總量達1300件,均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其次是專利陣容不斷壯大。2022年度,泉州市專利授權量達4萬多件,連續12年居福建省第一位;新增發明專利授權2821件,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4萬多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分別達15.88件、3.76件,均居福建省第一梯隊水平。再次是版權示范有力提升。德化新秀園榮獲“全國版權示范園區”稱號,南洋藝品有限公司榮獲“全國版權示范單位”稱號;2022年,該市版權作品登記量8萬多件,年度版權作品登記量連續12年位居福建省第一位。
知識產權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重視與合力推進。為此,泉州市市場監管局會同市直各有關部門,強化協同協作,著力健全“點線面”結合的知識產權多維立體發展體系。
為了夯實“支撐點”,強企培育取得新突破。2022年,泉州市新增中國專利獎6件,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和優勢企業28家,福建省專利獎6件,福建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35家,福建省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11家,在數量上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網點實現了“零的突破”,福建省首例專利開放許可交易落地泉州。
為回應創新主體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快速授權保護的需求,泉州還不斷織密管理條線。2022年獲批成立泉州知識產權法庭,成為福建省第3個成立知識產權法庭的城市;洛江、泉港、晉江、石獅、南安和德化6個基層人民法院獲準管轄部分知識產權一審案件,全市“1+6”的知識產權審判體系基本建立,進一步優化管轄布局,方便當事人舉證、降低維權成本;設立中國(晉江)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成為福建省首個和唯一擁有“國家級保護中心+維權中心”的城市。
為了拓寬“創建面”,形成了市縣齊頭爭先的良好態勢。泉州緊扣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部署,加強首批示范試點創建。該市被列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晉江市被列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縣,德化縣和南安市被列為試點縣,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第一方陣中形成多點迸發、百舸爭流的發展態勢。
“在推進知識產權高速度、高水平、高質量發展中,我市不斷研究分析區域特點和產業實際,強化探索求證,逐步摸索出以‘知識產權+’推動產業創新的發展道路,即形成和深化以專利為支撐的創新經濟,以商標為支撐的品牌經濟,以地理標志為支撐的特色經濟,為產業和區域發展提供澎湃動能,帶動產業和區域發展整體躍升。”泉州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泉州市已立項支持的24個高價值專利組合項目,3年來共實現銷售額290.76億元,新增稅收13.22億元。
與此同時,泉州市通過引導品牌企業和中小企業以商標為紐帶,強化“大手拉小手”式合作,使與產業集群相呼應的塊狀品牌經濟帶不斷壯大。以紡織鞋服業為例,2022年以來,泉州市市場監管局會同工信、科技等部門,緊抓上下游企業配套協同發展,搭建產能對接平臺,累計促成超百家(次)中小企業與龍頭企業達成商標許可使用、貼牌加工等協議,新增配套產能超100億元以上。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