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發大能量 托起“大民生”
——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全面做好小作坊提質升級“大文章”
編者按
近年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和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下,通過定政策、強監管、提標準、優服務、育品牌等系列舉措,扎實有序推動食品小作坊提質升級、規范發展,激活食品小作坊發展內生動力,讓“小作坊”迸出大能量、托起“大民生”。本報特刊登部分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工作經驗,以資交流借鑒。
內蒙古:多措并舉推進綜合監管
2022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以小作坊園區建設為主抓手,凝聚自治區各級政府及市場監管部門、小作坊業主、社會公眾等多方力量,以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為主線,不斷探索監管方式,加強風險管控能力,深入推進小作坊綜合監管見成效。
率先垂范,深入貫徹落實黨政同責。內蒙古把提升民族傳統奶制品標準化水平,提高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質量,讓人民群眾吃上優質民族傳統奶制品作為政府“一把手”工程。精心組織召開現場會,通過“解剖麻雀”,總結交流小作坊監管經驗,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領域風險管控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小作坊園區建設,截至目前,內蒙古有小作坊園區65家。內蒙古堅持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和監管服務并重,扶持引導小作坊入駐園區,改進生產加工條件,鼓勵扶持小作坊提檔升級,培育“精特美”優質地方特色食品品牌。
建章立制,加強指導小作坊監管服務。出臺《內蒙古自治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等,認真做好小作坊監管法規、規章和制度梳理、制修訂、轉化工作,確保小作坊監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強化監管,助推小作坊規范發展。堅持“屬地管理、責任到人”原則,完善監管檔案,實施動態管理,截至目前,內蒙古共有小作坊16745家,建檔率和登記率持續保持100%。積極組織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加大對原料、生產加工場所衛生條件、生產過程控制不嚴等問題的查處力度,督促和規范小作坊生產加工行為,充分利用平臺功能實現線上線下協同監管,提升市場監管能效。
精準幫扶,服務發展,助推小作坊行業質量提升。印發《食品生產環節“千企萬坊”幫扶行動方案》,對小作坊進行風險隱患排查、生存現狀調研和現場指導培訓,引導小作坊安全發展、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積極構建新時期服務型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創新體系。
同時,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創新開展園區建設標準化管理示范項目,開展小作坊園區建設、管理、服務和評價等方面的標準化研究,構建結構合理、科學規范的系列標準,全面完善小作坊園區建設、管理和評價制度,充分發揮內蒙古食品產業特色,針對特定產品制定相應生產規范及衛生規范,引導小作坊向規范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廣西:“三管齊下”開展小油坊綜合治理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部門創新“品種監管+風險監管+智慧監管”模式,“三管齊下”開展小油坊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該區小作坊花生油黃曲霉毒素B1監督抽檢不合格率從2018年26.85%大幅下降至2022年的2.89%。2022年專項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97.65%,創歷史新高。
深化風險監管,努力構建多元化監管體系。廣西市場監管部門將小作坊花生油列為六類高風險食品之一,出臺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實現風險防控標準化。按照高風險食品建立“一品一策”食品生產安全風險清單,實現風險監管清單化。試行小油坊風險、信用等級管理,實現風險評定等級化。
強化過程監管,切實督促落實主體責任。廣西成立“品種監管”辦公室,強化小作坊登記管理。建立網格化監管責任圖,劃片、分區,定人、定責。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組織職業檢查員開展飛行檢查。創新多批次抽檢不合格小油坊“從嚴監管”聯合機制,開展“逢十”專項執法行動,實現網格化、全覆蓋、全鏈條監管。
突出問題導向,有效實施靶向抽檢。廣西市場監管部門通過緊盯重點、加大跟蹤抽檢及實施招標條件,充分發揮監督抽檢作用。近兩年小作坊花生油監督抽檢樣品量達13651批次,較前兩年增長204.78%。
加強結果驗證,創新開展專項評價性抽檢。廣西市場監管部門創新開展小作坊花生油專項評價性抽檢,采取“隨機制+哨點制”相結合的方式,科學評價小作坊花生油總體質量安全狀況和專項整治工作成效。近兩年專項評價性抽檢小作坊花生油合格率上升至97.65%,整治工作成效非常明顯。
發揮技術支撐,率先建立“互聯網+”智慧監管機制。廣西市場監管部門創新“互聯網+監管”機制建設,安排小油坊專項監管資金近600萬元,全區推廣小油坊“互聯網+”智慧監管,實現智能化監管。
抓好評議考核,全面壓實監管責任。廣西市場監管部門將小作坊花生油專項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納入年度食品安全評議考核指標體系,倒逼各設區市鞏固提升小作坊花生油整治成效。
下一步,廣西將深入貫徹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持續加強小作坊花生油質量安全監管和“互聯網+監管”機制建設,強化抽檢監測和風險預警交流,督促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實現小油坊生產行為規范、衛生狀況良好、食品安全可控。
浙江:全面推動食品小作坊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浙江省市場監管局認真貫徹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全面落實市場監管總局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關于食品安全工作決策部署,統籌深化改革、安全監管和服務發展主責主線,探索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食品小作坊現代化治理路徑,取得明顯成效。
堅持目標引領,強化高起點政策支持。浙江加強統籌謀劃、高位引領,圍繞“買得放心、吃得安全、食得健康、評得滿意”工作目標,推動食品小作坊產業融入“國之大者”“省之大計”,實現轉型升級。該省食品小作坊治理工作成功納入市場監管總局支持浙江改革試點、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試點以及2023年度浙江省政府民生實事,大力推動全省各市、縣政府出臺扶持發展特色食品產業政策措施,激活食品小作坊高質量發展動力。
堅持責任引領,筑牢高標準安全基礎。浙江認真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全面夯實監管責任與屬地責任。全量建立包保關系,推動監管責任、屬地責任、主體責任有機統一。全時開展數字履責,上線食品安全數字化履責平臺。全面開展晾曬考核,確保包保責任落到實處。目前,浙江1.45萬家食品小作坊均實現數字管理、包保建立、定期督導三個100%。
堅持法制引領,構建高水平法治保障。浙江積極營造食品小作坊規范發展法治環境。加強制度保障,完善食品小作坊監管制度,加強多跨協同。強化標準支撐,出臺省級食品小作坊通用衛生規范。細化操作指引,實施關鍵控制點(CCP)管理,提升小作坊食品質量安全水平。
堅持改革引領,形成高效能治理成果。浙江實施食品小作坊“五化”綜合治理改革,推動食品小作坊產業高質量發展。推行標準化管理,出臺小作坊5S現場管理規范,該省3375家小作坊實現加工現場標準化管理。推廣無感化監管,實施實時化陽光監管,打造“明白、放心、安心”生產場景。創新數字化追溯,上線“食品小作坊數字化監管應用”,構建“源頭可查、去向可溯、責任可究”的數字化追溯鏈條,上鏈小作坊2484家,賦碼食品2663種。建成食品小作坊集聚區20個,引入小作坊300余家,年產值4.3億元。凝聚文旅化特色,推動產文旅深度融合,培育500家文旅化食品小作坊。
堅持服務引領,打造高能級發展平臺。浙江聚合市場監管職能,多維賦能食品小作坊精彩蝶變。簡化準入手續,實施準入“證照合一”、全程電子辦理,提升審批效率。賦能品牌建設,培育省級名特優食品作坊2875家,助力打造“南山索面”等一批區域特色“金字招牌”。助推轉型升級,對接金融機構等,為食品小作坊在小額授信貸款、銷售渠道拓展等方面提供有效助力。
江西:管建并重推動“四化”發展
近年來,江西省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作坊主責、社會共治”的總體思路,以“四個最嚴”為根本遵循,以示范創建為抓手,堅持管建并重,優化發展環境,推動食品小作坊監管邁上法治化、集約化、規范化、便民化發展道路。
破無序之困,小作坊步入法治化軌道。2016年12月1日,《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小攤販管理條例》出臺,填補了該省食品小作坊依法治理的空白,標志著對該省食品小作坊的監管步入法治化軌道,江西各地開展拉網式摸排,逐戶建檔登記食品小作坊11997家。
解發展之難,小作坊實現集約化提升。2019年1月3日,江西在全國率先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實施《江西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計劃》,按照“清理整治一批、規范發展一批、轉型升級一批”的總體思路,對食品小作坊實行綜合治理。2020至2022年,江西省省級財政累計安排專項資金632萬元,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建成的集中加工區和驗收通過的食品小作坊示范單位給予經費扶持。
強監管之責,小作坊實現規范化發展。江西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江西省食品小作坊禁止生產加工目錄》,將食用植物調和油、食鹽等高風險品種納入負面清單。綜合運用日常檢查、飛行檢查、交叉檢查等方式,督促食品小作坊嚴格原料采購管理,規范生產加工行為。2019年以來,全省共檢查食品小作坊6.45萬家次,立案查處1335起。針對白酒小作坊非法勾兌和分裝、山茶油作坊摻雜使假等突出問題,開展集中治理,會同環保、公安、林業等部門開展聯合行動,共取締食品小作坊169家,有力推動小作坊食品市場秩序好轉。
行服務之實,小作坊監管走向便民化。江西省市場監管部門開發上線食品小作坊登記系統,小作坊業主不用出門,就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申請登記。2020年起推進“一照含證”改革,食品小作坊登記證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可以同時申請、一次辦結。
聚社會之力,推進小作坊食品優質化。江西省各地先后舉辦食品小作坊培訓班600余期,培訓從業人員2.8萬人次。鼓勵引導傳統食品小作坊積極申報非遺項目,該省共有60多項食品納入非遺項目,有13項食品納入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傳承了地方特色飲食文化。
在一系列舉措推動下,江西食品小作坊從“臟差亂”走向“精特美”,從“家庭化”走向“規模化”,從“分散型”走向“集聚型”,小作坊實現大變身。截至2022年年底,江西省初步建設25個集中加工區、1000家示范單位,151家小作坊升級成企業,帶動就業2萬人,不僅為食品安全筑起了堅實的防火墻,更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廣西打造特色鮮明、勢頭強勁、體系健全的現代特色產業
推動柳州螺螄粉產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考察時強調,要把住質量安全關,推進標準化、品牌化。廣西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將柳州螺螄粉產業打造成為地方特色鮮明、發展勢頭強勁、產業體系健全的現代特色產業。2022年,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突破6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9.8%,其中預包裝柳州螺螄粉銷售收入達182億元。
建立標準體系,規范產業發展。廣西通過建立健全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確保柳州螺螄粉品質特色有標可依、有標可循。柳州市委、市政府專門出臺《關于推動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全面建成涵蓋全產業鏈6個子體系564項標準的標準體系。培育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AA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成立廣西柳州螺螄粉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創辦柳州工學院標準化學院,提供標準技術支撐。
嚴格質量監管,杜絕產業風險。廣西堅持全產業鏈過程嚴管,把好柳州螺螄粉質量安全關。打造柳州螺螄粉產業質量服務“一站式”平臺“NQI+”協同模式,僅用5年時間,助力柳州螺螄粉產業從5億元產值躍上百億級臺階,達到105.6億元;修訂《柳州螺螄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提升準入門檻;建立全產業鏈質量溯源體系,強化抽檢監測,主動化解風險;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守查保”行動、“鐵拳”行動、“昆侖2022”行動,嚴懲重處柳州螺螄粉違法行為;成立廣西柳州螺螄粉質量檢驗中心,共建“柳州螺螄粉質量安全聯合實驗室”,全面提升檢驗檢測能力;發布實施《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條例》,用法治化手段全方位推動產業發展。開展對螺螄粉潛在風險的專項篩查研究,著力防范系統性、行業性風險。
強化品牌建設,構筑產業高地。廣西持續推動柳州螺螄粉品牌化建設,形成整體產業品牌高地。一是樹品牌。2022年“柳州螺螄粉”位列地理標志公用品牌榜單31位,品牌價值超百億元。入選2022年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籌建名單。擁有自主知名品牌超300個。開展商標國際注冊,柳州螺螄粉在23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保護。推動產業高端優質認證,22家螺螄粉企業獲得香港“優質正印”等高端品質認證證書。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截至2022年年底,螺螄粉產業有效專利共260件。二是拓品牌。建立多元、長效、立體的柳州螺螄粉品牌宣傳推介體系。深度挖掘柳州螺螄粉的歷史文化淵源和背后的故事,深化“柳州螺螄粉+文旅”融合。三是護品牌。嚴厲打擊“柳州螺螄粉”地理標志商標侵權行為,主動回應柳州螺螄粉相關的投訴舉報,妥善處置柳州螺螄粉相關輿情,強化柳州螺螄粉廣告監測,依法維護柳州螺螄粉良好形象。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