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6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以兩件大事為主抓手推進內蒙古現代化建設”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五個方面的情況。
內蒙古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振清作主題發布,內蒙古市場監管局質量發展局局長劉勇、標準化處處長費毅、登記注冊局副局長馬俊華、質量發展局二級調研員畢力格出席并答記者問。
聚焦利企便民,推動營商環境再優化
讓經營主體生得下、長得大、活得好
聚焦如何更好服務企業、服務產業、服務高質量發展,著力破難題、促發展、辦實事、解民憂,把企業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去辦,企業需要什么我們就干什么,全力以赴讓經營主體安心發展、專心發展、快速發展。
著眼“生得下”,通過在登記注冊環節上持續提速度、減流程、縮時間,已經實現企業開辦從早期的一個月縮短到目前“一日辦結”。在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的同時,特別關注個體的難題和困難,提供“管家式”幫扶。截至5月底,全區經營主體達到261.7萬戶,同比增長7%;今年1-5月,全區新設經營主體18.58萬戶,同比增長10.9%,平均每天新設經營主體1238戶。
著眼“長得大”,經營主體的數量是衡量經濟發展活力的因素之一,但是能不能持續經營則是對營商環境的考驗,內蒙古市場監管局主動從職能職責和產業發展、經營主體需求出發,及時出臺《自治區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三年成長計劃》《便捷市場準入 助力招商引資九條措施》,集成財稅、金融、用工、創新等各領域優惠政策,帶動經營主體數量增長、質量提升。在主題教育中,專門開展了“請進來聽諍言、沉下去解難題”活動,邀請不同領域、不同規模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代表,圍繞行政審批、監管執法、維權保護、作風建設以及政策宣講、技能培訓、用工招聘等進行面對面交流,實打實回應,切實為企業生產經營排憂解難。
著眼“活得好”,內蒙古市場監管局將監管與服務有機融合,創新出臺了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容缺受理事項、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目錄“四張清單”,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既為企業松綁減負、又為企業保駕護航。在主題教育調查研究中,針對部分企業反映信用修復難問題,及時開展了“深化包容審慎信用監管 護航經營主體健康成長”為主題的信用提升行動,制定了10個方面的具體措施,探索“承諾容缺”“承諾免查”等信用修復模式,實現信用修復“不跑路”、“不見面”、全程網上辦理,有效提高辦事效率。
聚焦“兩個基地”,推動質量服務再提升
在助推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發展上持續用力
聚焦“五大任務”落實,將落實任務細化為28項具體措施,實行月調度推進機制,重點抓好一批質量技術檢驗檢測中心、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重點實驗室建設,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和成效。
在服務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建設上,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節能減排上主動作為,獲批建設國家稀土(功能材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批準新建光伏(硅材料)、煤炭、鐵合金、環境監測4個自治區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大力推進內蒙古西部煤炭與化工技術研發中心、國家并網光伏發電系統質量檢驗中心、自治區風電裝備質量檢測中心、氫能裝備檢驗研發實驗室、硅產業鏈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技術中心等8個檢測機構建設,為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提供質量技術基礎支撐。
在助力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上,緊緊圍繞“糧、肉、奶”產業發展,深度參與質量標準、品牌建設、奶業振興等重點任務落實,正在加快建設國家毛絨纖維品質檢測與全息數字化應用技術創新中心、自治區農畜產品標準驗證實驗室、國家乳制品及肉類產品質量檢驗中心等4個檢測機構。以“蒙”字標認證為牽引,全力打造綠色高端農畜產品品牌,提升“千里草原、萬頃牧場,生態內蒙古、綠色好味道”品牌影響力,現有獲證企業21家,認證產品達到248種,計劃年內獲證企業達到45家,認證產品達到350種以上,基本覆蓋了農畜產品各個種類,讓好產品賣上好價錢,走向全國大市場。
聚焦食品安全,推動監管責任再落實
切實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內蒙古市場監管局始終秉持讓群眾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理念,把落實“四個最嚴”要求緊緊抓在手上,切實守住守牢這一底線。
抓好屬地包保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兩個責任”落實,從2022年10月開始全面推行屬地包保責任制,市縣鄉村四級干部包保食品經營主體22萬個,指導生產經營者建立主要負責人、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三級責任體系,目前已有9267家大中型企業配備食品安全總監,15.8萬家生產經營者設立食品安全員,從食品生產源頭扎緊“安全閥”。
充分發揮食品抽樣檢驗的監督作用,針對問題易發多發的品類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開展抽檢工作,今年全區部署抽檢9.49萬批次,截至目前已抽檢食品合格率達97.31%,相關抽檢工作仍在進行中。
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餐飲店、小食品店和食品小攤販“四小”食品經營主體的監管力度,針對主體數量多、風險高、監管難的問題,組織修訂《自治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開展小作坊、小餐飲專項治理行動,有效織密食品安全監管網絡。
強化食品集中交易市場綜合治理,嚴守大型批發交易市場這個食品流通環節的“源頭”安全,制定《農批市場食品安全標準化建設二年計劃》,對全區30個大型農批市場進行標準化升級改造,對食品入場、檢驗、交易、運輸等環節實行標準化管理,有效提升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水平。
聚焦標準制定,推動計量能力再提升
助力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
內蒙古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計量技術、標準制定等方面的質量技術優勢,深入研究、主動作為,積極為生態屏障建設提供服務保障。
建設全國首個國家碳計量中心,在國內率先開展火電行業調研和碳匯量計量信息匯總,出臺《碳計量監督管理辦法》《重點排放單位碳計量審查規范》;搭建自治區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對全區725家重點用能單位煤、水、電、氣、油、熱等能源消耗量進行實時監測、統計分析,對解決碳排放量和碳匯量數據質量不高、提高碳交易市場活躍程度等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布《零碳產業園區建設規范》地方標準,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空白,并在鄂爾多斯產業園建設中正式運用,進一步推動產業園區改變既有能源系統和傳統產業體系,以更高標準、更高質量促進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發布《綠色電力應用評價方法》,填補了綠色電力應用評價標準領域的空白,為規范綠色電力核算、評價和認證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為積極有效開發、生產、使用綠色電力提供了標準化借鑒。
聚焦激勵引導,推動創新發展再升級
努力構建知識產權運用保護新格局
知識產權將企業和產業的創新、研發、制造、營銷等有效聯結起來,既可以引領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又能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內蒙古市場監管局通過政府推動、金融參與、多方協作等方式,全力引導知識產權由資源向資本、產品轉化。
開展專利導航項目建設,專利導航就是為企業提供相關領域、行業、產業的專利基礎數據和綜合分析,讓企業在使用、創造專利的時候目標明確、少走彎路。聚焦自治區重點產業補鏈、延鏈、強鏈發展需要,今年圍繞生物材料、數字經濟、稀土、風能、羊絨、草業等7大產業部署了10個專利導航項目,建立了2個國家專利導航服務基地,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創新發展的平臺和動力。
開通知識產權快速審查通道,為了讓企業創造的知識產權盡快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內蒙古市場監管局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開通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專利預先審查的快速通道、優先通道,有效提升了知識產權運用的速度和效率。比如,內蒙古晶環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發明專利從正式申請到最終授權用時僅35天,與一般發明專利授權時間相比大幅縮減90%以上。
充分發揮政策引導激勵作用,企業研發知識產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為了鼓勵和支持企業創造知識產權,內蒙古市場監管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專門成立了由30家銀行、服務機構參加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創新服務聯盟,設立了1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累計支持科創企業530余戶,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22.6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問題;圍繞自治區8大產業集群和16條重點產業鏈,重點篩選100家具有典型示范和帶動作用的專精特新企業,成立服務小組,根據企業需求提供點對點服務;開展第一屆內蒙古專利獎評選,對入選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和獎勵;建設了草業、乳業、稀土、羊絨、沙棘5家自治區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5月25日全國首家乳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獲批,正在積極爭取國家批準內蒙古自治區設立草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截至目前,全區共有注冊商標35.14萬件、授權發明專利13.79萬件,較“十四五”初期有了大幅增長。
下一步,內蒙古市場監管局將繼續強化職能整合與系統融合,聚焦市場監管主責,充分發揮貼近經營主體的天然優勢、質量服務的技術優勢,勇于打破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釋放乘數效應,把大抓發展、加快發展導向鮮明樹立起來,以實際行動助力“兩件大事”落實。(供稿:內蒙古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