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謝旺江)預包裝零食指預先定量包裝以及預先定量制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零食。近日,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發布成渝雙城經濟圈兒童預包裝零食消費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不容樂觀
調查結果顯示,超六成兒童每周吃零食三次以上,近三成花費上百元。家長和孩子選購零食差異大,兒童愛高油高糖食品。家長注重生產日期、配料及營養,兒童關注味道。校門口小賣部成兒童購買零食的主要場所,購買習慣易受家長和老師影響。
調查結果反映出家長對反式脂肪酸、營養成分表、無糖飲料、牛奶分類等認知模糊,容易陷入消費選擇誤區。關于配料表的認知調查發現,近五成受訪家長錯誤認為“如果含有,配料表會明確標識‘反式脂肪酸’”,但實際上,反式脂肪酸的“馬甲”很多,如氫化油、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奶精等都是反式脂肪酸。關于營養成分表的認知調查發現,能作出完全正確判斷的受訪家長不足三成。
調查發現,超八成的受訪家長對“無糖飲料”的理解有誤。52.16%的受訪家長認為“無糖飲料是指不含廣義的糖,即碳水化合物的飲料”,有15.6%的家長認為“無糖飲料不含任何糖,可以放心大量飲用”。但事實上,“無糖飲料”是指不含蔗糖,即淀粉水解的糖類,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等。市場上標注“無糖飲料”的,可能含有各種代糖。
此次調查發現,雖然有近六成的受訪家長經常給孩子選購奶及奶制品作為零食,但僅有5.03%的受訪家長能準確分辨滅菌乳、調制乳和配制型乳飲料的區別。
社會共治形成合力
消委會給出了三個消費建議:一是家長補齊膳食營養知識短板,引導孩子科學膳食。應發揮家庭這個孩子的第一食育場所重要作用,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觀念和飲食習慣,幫助孩子戒除不健康的零食消費,建立優良飲食結構。
二是學校加強健康膳食教育,引導孩子正確選擇。幼兒園、學校應定期開展專題知識教育活動,或是配備營養指導員,根據學生年齡和生長發育特點,向學生普及食源性疾病預防和平衡膳食的知識,倡導學生餐食減油、減鹽、減糖,選擇健康零食。
三是加大零食銷售場所監管,護航孩子健康成長。應定期對校園周邊小賣部、小超市、奶茶店等食品經營場所開展專項檢查行動,杜絕銷售過期、變質、偽劣和“三無”食品行為。校園周邊經營者應主動承擔起未成年人保護責任,拒絕向未成年人售賣煙酒及高鹽、高糖、高脂食品等,共同為孩子營造安全健康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