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笛音響得更遠更穩
浙江杭州市標院高效服務助力中泰竹笛產業高質量提升
□ 張 晶 本報記者 曹吉根
走進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中泰街道紫荊村,只見村居沿山錯落,山上苦竹青青,伴隨微風沙沙作響,間或有一陣陣悠揚的笛聲傳入耳畔,讓人心曠神怡。笛聲不斷,只因這里是笛簫制作專業村,這里的竹笛銷量全國市場占比達到了八成以上。
近日,杭州市市場監管局發布杭州市地方標準《地理標志產品 中泰竹笛》。當天杭州市標準化研究院(以下簡稱“杭州市標院”)還與余杭區市場監管局、中泰街道達成聯合推進中泰竹笛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合力助推竹笛制作技術規范化、生產過程程序化,把成果運用于服務竹笛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
經過40余年的發展,紫荊村走出了一條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特色發展新路子,在2020年成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目前全村有160余家各類笛蕭制作企業及作坊,竹笛產業年產值超3億元,為形成合力抱團發展,村里還成立了竹笛行業協會。
竹笛產業發展了,村民收入提升了,村黨委和竹笛行業協會負責人在高興之余仍憂心忡忡:現階段,竹笛產業還面臨大部分生產企業生產規模相對偏小、制作工藝參差不齊、產品質量把控存在偏差等問題,距離具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得知可以通過申報杭州市標準化試點項目來規范竹笛的制作技藝時,該負責人眼前一亮,但隨之而來的新問題,如什么是標準化,怎么申報杭州市標準化試點項目等,可是以前從未了解過的。
杭州市標院在得知中泰竹笛產業申報杭州市標準化試點項目的需求時,申報截止時間已經很近了。他們立即與竹笛行業協會取得聯系,迅速派出專業人員聯合余杭區市場監管局實地走訪調研中泰竹笛產業了解情況,組建專家技術團隊,耐心為竹笛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講解申報要求、任務指標和內容要求,指導竹笛行業協會完成項目申報。
為了發揮項目申報提升行業標準化水平、以標準化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杭州市標院幫助荊山村擬定了“1+2+X”的標準化工作任務清單,即建立一項竹笛產業標準體系,制定兩項標準(杭州市地方標準《地理標志產品 中泰竹笛》和團體標準《中泰竹笛制作技術規程》),組織標準體系實施和開展標準化宣貫培訓。
經過1個多月的努力,杭州市標準化試點項目《地理標志產品中泰竹笛產業標準化提升試點》通過專家評審并立項成功。竹笛行業協會負責人長舒一口氣,感嘆道:“幸好有杭州市標院的技術支持和幫助,不然我們連情況都摸不清楚。”杭州市標院的專家們表示,立項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配合中泰竹笛產業,用標準化的思路和方法,規范制作技藝、嚴控原料質量、保持工序穩定、確保品控質量,讓笛音響得更遠、更穩。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