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頭嚴把關 管好“老大難”
河南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 宋曉霞 本報記者 孫中杰
近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對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結果進行通報,河南省以A級等次通過考核,位居全國前列,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
近年來,河南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群眾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創新監管方式,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把好生產、流通、消費關口,從源頭治理食品安全監管“老大難”問題,一張防護網悄然張開,隔離了風險和隱患,兜住了安全和幸福。
源頭治理 管好“第一車間”
“我們現在應用的健康耕層構建技術,可以使土壤耕層加深5~10.3厘米,小麥畝產(每畝約0.067公頃)增加60~120千克。用老百姓的話說,‘加深耕層三四寸,一寸頂上一遍糞’”。10月19日,在河南新鄉平原示范區師寨鎮路莊村的田間地頭,農業專家如數家珍地介紹起當地高標準農田的建設經驗。
培肥地力,再加上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新鄉平原示范區涉及5個鄉鎮、64個行政村的1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已初見成效。通過“投、融、建、運、管”一體化、數智化管理,當地高標準農田產能提高10%以上,每畝節本增效500多元。
位于原陽縣的河南花花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擁有河南最大的良種奶牛繁育推廣示范基地。這里不僅承載著推廣良種奶牛的重任,更以生態循環養殖、糞污綜合化利用的技術優勢,引領著全省奶牛養殖業的綠色、生態發展。
作為首座“中國食品名城”,漯河主導起草了《河南省生豬養殖標準體系》等20多項省級地方標準,制定全市種植、養殖業等地方標準302項,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23.3萬畝,占全市農田總面積的84%,建立優質小麥、大豆、花生、小辣椒、林果、蔬菜、食用菌、畜牧等8大優質原料生產基地,并成功創建3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為當地的南街村、雙匯、衛龍等企業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優質原料。
田間地頭是食品產業的“第一車間”。近年來,河南省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產地環境凈化、優質糧食工程、農藥獸藥減量等行動,從源頭牢牢守住了食品安全底線。
壓實責任 指尖輕松溯源
金秋十月,正是中原大地紅薯的收獲季節。在河南省盛田農業有限公司,一個個飽滿圓潤的紅薯經過選、洗、剁、磨以及漏粉、煮粉、掛桿、冷卻等十余項工序,加工成粉條、粉皮、粉面,等待著送往千家萬戶的廚房餐桌。
據介紹,目前河南禹州市“三粉”年產量20.6萬噸,產值達28.8億元。當地已經上線的追溯體系平臺管理系統將“三粉”生產企業全部納入,做到產品全程追溯,確保粉絲粉條產品質量安全。
位于商丘永城的媯汭市集建成運營一年多來,已成為深受周邊群眾青睞的“高顏值”農貿市場。市集為每個商戶配置了安卓智能秤,消費者可以憑借購物小票掃碼查看商品的生產和經營相關信息,輕松溯源。同時,市集內還設有食品檢測室,規劃檢測項目八大類82個項目,覆蓋所有經營品類,檢測結果每天公示,為消費者建起一道看得見的食品安全防護屏障。
漯河市在河南省還率先推行食品生產企業法人年度法考制度和首席食品安全官制度,指導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建立健全進貨查驗、生產過程控制、出廠檢驗、食品安全自查、從業人員管理、產品追溯、不合格食品召回等制度,推動企業自覺規范生產、守法經營。目前,該市1.3萬多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全部上崗履職。
智慧監管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10月18日,在河南盧師傅食品有限公司監控中心的電子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塊塊酥餅通過金屬檢測儀的檢測后,進入下一道工序。這家公司建立的5G+智能產線監控平臺,可以24小時對生產線的產量、設備運行溫度、設備故障等實時遠程監控,有效保障產品質量安全。
“監管平臺能實時自動抓拍餐飲主體違規的圖片,監管人員可直接用語音提醒其終止違規違法行為。”在漯河市源匯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打開智慧監管系統,隨意選擇一家入網餐飲單位,操作間的影像頓時一覽無余。利用“漯河市餐飲行業互聯網+沙澧食安智慧監管云平臺”和“沙澧食安”手機App,執法人員輕松實現在線監管。學生家長及群眾也可通過查看手機App,實時了解校園餐廳、社會餐飲的衛生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漯河市2022年9月正式揭牌運營的中原食品實驗室,匯聚了11名院士和29名國家杰出青年、長江學者領銜的23支科創團隊。從創新源頭端把控食品安全,開展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已經突破16項關鍵技術、發布36項代表性成果,從科研層面為河南食品安全提供智力支撐。
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全力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