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節日當天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吃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為幫助消費者科學食用臘八粥和臘八蒜,特做如下消費提示:
臘八粥篇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多由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和各種豆類(如紅豆、綠豆、黃豆、黑豆、蕓豆等)等食材熬制而成。
食材搭配有講究,兼顧口感與營養
在食材搭配上,建議在白米等精細食材的基礎上,適當搭配一些糙米類、雜糧類等谷物。粗細搭配既可以增強口感,又有利于攝取更豐富的營養物質。豆類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并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與大米等谷物搭配起來可形成有效的營養互補。同時,適量添加堅果類和干制果蔬類食材,不僅可以豐富營養,還可以調節口味,但如果是給老人及兒童食用,建議提前取出食材中的硬核。
食材選購要當心,變質、異味不可用
消費者購買熬制臘八粥所需食材時應選擇商超、農貿市場等正規渠道,購買無霉爛、無變質、無哈敗味的食材。如購買已搭配好可直接熬制的包裝食材,應注意觀察產品是否在保質期內,包裝是否完整無損。
科學熬制很重要,避免營養丟失掉
家庭熬制臘八粥簡單易行,但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食材處理要有針對性。依據不同食材的特點進行清洗、浸泡、剝皮、去核、精揀等操作。例如豆類等不易煮爛的食材,需要在煮前充分浸泡,煮后才會更加柔軟可口。
(2)建議熬粥勿加堿。熬制臘八粥時如果加食用堿容易造成B族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流失。建議巧用電飯鍋和電壓力鍋的“雜糧粥”功能,這樣也可輕松煮出稠度好的美味臘八粥。
特殊人群需注意,享用美味講究多
臘八粥食材豐富,搭配合理,營養均衡。但對于特殊人群在食用臘八粥時,也應有所注意:
(1)糖尿病患者盡量選擇不加糖的臘八粥。宜用燕麥、大麥來增加粘稠感,同時可適當增加雜豆類食材,有助于控制血糖上升速度。
(2)對于消化不良者,應選用少放或不放黃豆、黑豆等豆類的臘八粥。因為豆類中含有脹氣因子,如食用過多,會造成腸胃不適。
(3)對于肥胖人群,應選用少加白米等容易消化的食材和糖制成的臘八粥,可多加蕓豆、紅豆等種皮相對厚一些的淀粉豆類,既可使粥的質地軟而不爛,又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飽腹感。
臘八蒜篇
臘八蒜通常是指用醋腌制的蒜,成品顏色翠綠,口味偏酸、微辣。因多在農歷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進行腌制,故稱“臘八蒜”。
要想做好臘八蒜,準備工作不可少
制作臘八蒜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其中主要包括選購大蒜、食醋和其他配料,以及泡制容器等。具體注意事項如下:
(1)優先選購紫皮優質大蒜。選購大蒜原料時,應選擇已打破生理休眠期(新鮮大蒜在低溫下貯藏7天以上即可打破生理休眠期)的紫皮蒜為優。注意蒜瓣需完整無外傷、顆粒飽滿、大小均勻、色澤乳白、無凍傷、無霉變、無損傷、緊實且未發芽。
(2)泡制臘八蒜的醋以米醋為佳。用米醋泡制的臘八蒜,通常來講更易于形成顏色翠綠,口感酸辣適度,帶有適宜的香氣和甜味等感官品質。在選擇米醋時要認準食品生產許可證SC編號,選購合格產品。
(3)其他可選配料。從工藝的角度來說,添加少許白糖可改善口感,添加少許白酒可適當延長保藏時間。
(4)容器。盛裝臘八蒜的容器需保證其潔凈、無油和水,最好為玻璃或陶瓷材質的,不宜選用塑料瓶。
抓住要點最重要,口味、營養雙保障
為保證臘八蒜的口感和營養成分的保留,在制作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保證蒜瓣表面完整,去皮洗凈并充分晾干。
(2)切去蒜的底端,可以讓醋更快地進入蒜內部,加速大蒜綠變。
(3)食醋的液面要漫過蒜瓣,但也不可倒入過多,需要與瓶口有一定距離,以防止溢出。
(4)0~8℃條件下腌制臘八蒜,20天左右為最佳食用期。20℃以上條件下腌制時,一周左右即可食用。時間不宜過長,以防止部分營養成分的流失。快速腌制的臘八蒜缺少形成風味物質的時間,口味不如傳統低溫腌制的好。
存放溫度要適宜,取食衛生需留心
臘八蒜的存放溫度要適宜。腌制臘八蒜時溫度越高其綠變速度越快,一旦綠變就需要在0 ~ 4℃低溫條件下貯藏。溫度過高,蒜的綠色素降解速度加快,質地變軟,會失去爽脆的口感;溫度低于0℃同樣會影響臘八蒜的品質。
臘八蒜在取用時要防止被污染。撈取臘八蒜時,要注意使用潔凈的餐具,防止帶入油腥等,以避免造成剩余的蒜瓣腐爛變質。
臘八蒜味道佳,但特殊人群不宜食用
相比于新鮮大蒜,臘八蒜中的辛辣味要低一些,對胃腸道的刺激減弱,但對于部分特殊人群仍不宜食用。
(1)腹瀉者忌食臘八蒜。臘八蒜屬辛辣刺激性食物,患有非細菌性的腸炎、腹瀉時吃大蒜可能會刺激腸黏膜,使病情惡化。
(2)消化道疾病患者不宜食用臘八蒜。大蒜本身就會刺激胃酸分泌,因而胃潰瘍、胃酸過多者不宜吃臘八蒜。
(3)正處于服藥期間或重病的患者忌食臘八蒜。大蒜性熱、辛散,在服用中藥時,需要忌口,禁食辛辣。
本期專家
范志紅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劉 霞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副研究員
趙 燕 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工
段盛林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
來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