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23年,廣西桂林市委、桂林市政府全力推動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落細落實,強化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有效保障群眾和游客“舌尖上的安全”。
黨政同責站位高,“兩個責任”強督導
堅持黨政同責。桂林市委、桂林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該市領導多次掛帥開展調研、督導,召開會議專題聽取食品安全工作匯報,研究解決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并通過指示批示、專題會議、調研等方式推動食品安全工作整體推進。
壓實“兩個責任”。桂林各級黨政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帶頭開展包保履職。各縣(市、區)積極打造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示范街,建立包保聯絡站;創新“雙監督雙包保”模式,探索強化“企業自治”的新路子。通過交叉督導檢查,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積極跟進,全市前三季度督導完成率均為100%,實現了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貫通聯動、一體壓實、落地見效。
風險治理水平高,智慧監管出新招
風險防范能力逐步提升。全市完成食品抽檢26646批次,全年達5.39批次/千人。完成重大活動保障任務39個,累計保障用餐人員19萬余人次。組織修訂了《桂林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舉辦跨部門(Ⅳ級升Ⅲ級)食品安全突發事故應急演練1次。
源頭治理更加深入。持續推進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防治,落實耕地分類管理。持續深入實施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專項行動。嚴把糧食質量安全關,開展政策性糧食安全質量抽檢250批次。
過程監管更加全面。扎實開展大米、鮮濕米粉、包裝飲用水等重點食品專項整治行動。深入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全市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91.3%。在市本級成立食品行刑銜接檢驗實驗室,監管部門查辦行政案件929起,公安機關查辦食品違法犯罪案件30起。
監管機制持續創新。采用“線下面對面教學+線上一對一指導”的培訓模式,實現對全市食品生產安全監管人員和小油坊負責人全覆蓋培訓。截至目前,桂林市共有在產小油坊83家,使用智慧監管APP的小油坊67家。完成鮮濕粉類生產企業“互聯網+智慧監管”第二期項目建設公開招標,進一步推進鮮濕粉類智慧監管系統的使用。在廣西首發餐飲等級評定地方標準——《放心餐飲店等級評定規范》,目前已有55家餐飲單位參與放心餐飲店試評工作,收效良好。
產業發展質量高,特色品牌齊領跑
大力培育高標準示范單位。桂林市177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擁有2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8個產品獲得中綠華夏有機產品認證中心有機產品認證, 29個產品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2023年,恭城月柿、陽朔金桔入圍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百強榜。
大力推進高端認證。桂林市共有有機產品證書73張,年新增41張,居廣西前列;“荔浦芋”“羅漢果”等特色食品通過香港優質“正”印認證,取得證書25張,助力產品走向粵港澳大灣區。
大力推動特色產業升級提檔。桂林市委、桂林市政府成立打造桂林米粉和恭城油茶品牌工作專班、提出打造全國最完善的桂花創新鏈產業鏈,聚焦科技賦能產業振興,建立健全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的產業生產體系,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動特色食品產業化發展。截至目前,桂林米粉行業年總產值約100億元,全市以油茶為主題的餐飲店1800多家,營業收入達35億元,桂花產業年產值30億元。
全民參與熱情高,社會共治氛圍好
全面開展食品安全宣傳。通過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全國科普日等活動開展食品安全知識有獎競答、食品安全“你點我檢·桂在行動”等主題活動吸引廣大群眾參與。在全市范圍發送毒蘑菇、米酵菌酸中毒預警信息2次。通過開展主題征文、山歌傳遞、可視化菜單、抖音直播等多形式活動,全力推進制止餐飲浪費工作。
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所有經營場所全部公示12315投訴舉報電話,及時接聽和處置投訴,及時處理食品安全相關投訴舉報4275件,辦結率和辦結及時率均為100%。及時解決和回復人大建議、政協提案。
深入構建社會共治格局。桂林全市17個縣(市、區)全域開展廣西食品安全示范市(縣)創建工作。推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設立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銷售專區。探索食品安全志愿服務模式,組建食品安全專家志愿服務隊伍、食品安全協會志愿服務隊伍,2023年以來免費服務企業300家次,解決技術問題65個,開展食品安全講座等15場,開展宣傳100余次,惠及1萬余人。此外,積極推廣食品經營企業購買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下一步,桂林市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完善工作措施,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為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持續提供“舌尖上的保障”。(文楚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