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4年3月29日(星期五)下午3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司法部副部長王振江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有關負責人解讀《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并答記者問。以下為發布會部分圖文實錄。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是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重要法規支撐和制度保障,作為市場監管領域全面加強信用監管的主要力量,請問市場監管總局在推動構建這種新型監管機制方面的工作進展情況如何?成效有哪些?謝謝。
謝謝這位媒體朋友的提問。市場監管總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推動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突出體現在聚焦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中心任務,以企業信用提升為主線,以信息歸集公示為基礎、以信用約束懲戒為重點,以雙隨機監管為抓手、以信用風險分類為依托,持續發揮信用賦能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以信用環境的改善,推動市場環境、營商環境、發展環境持續向好向優。具體從四個方面來看:
一是強化信用助企服務,發展環境持續向好。總局持續推進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提升企業誠信守法水平。部署全國開展信用提升行動,實施信用培育,推廣信用承諾,去年一年,助力2400多萬戶經營主體以承諾方式取得許可或修復信用。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企業信用信息,提升守信企業獲得感。推動成立了企業信用同盟,實現社會協同共治。完善信用修復機制,總局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進一步加強了信用修復協同聯動,支持失信主體便捷高效重塑信用。超過2200萬戶經營主體實現信用修復,依法解除了他們在招投標、投融資、授予榮譽稱號等方面的限制,釋放了經營主體的活力。
二是豐富信用監管工具,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總局推進年報精細化管理,改革個體工商戶年報,深化“多報合一”,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近五年全國企業年報率均達91%以上。發布中國企業信用指數,打造企業信用趨勢“晴雨表”。編纂中國企業信用年鑒,全景展示企業信用狀況。已經歸集117.71億條涉企信用信息,總局與18個中央部門和單位實現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服務協同監管。開展信用監管數據質量全面提升行動,探索建立信用監管標準體系,夯實信用監管基礎。總局推動共建“信用京津冀”,賦能區域協同發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三是實施信用風險分類,市場監管更加精準。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推行“一業一查”。2023年,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共抽查企業475.6萬戶,通過抽查對企業做到了監管“無事不擾、無處不在”。全面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推動分類結果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常態化運用,使抽查問題發現率平均提高了51.9%,最高提高了近2倍,實現了精準監管。特別是實現了把信用風險分類結果應用與食品、特種設備專業領域監管深度融合。探索信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防范化解安全風險。
四是強化失信行為治理,信用環境有效改善。總局組織開展了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行動,實施“五個一批”,具體就是通過重點排查一批線索、集中查處一批案件、強力懲戒一批失信主體、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制度機制成果,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格局。同時,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及時公示違法失信信息。截至今年2月底,通過公示系統公示的行政處罰信息893萬條、經營異常名錄972萬戶、嚴重違法失信名單9923戶。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訪問量、應用范圍都很廣,日均訪問量突破1.31億人次,日均查詢量超過1600萬人次,有效發揮了失信曝光、社會監督的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修改為契機,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扎實推進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作用,多措并舉、精準施策,持續打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謝謝。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