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并舉 向“新”而生
廈門質檢院加速“智造”引領釋放新質生產力
□ 陳 永 本報記者 江 岱
一個具備優質智能汽車檢驗檢測、智能汽車產業孵化、智能汽車標準法規認證能力的中心,通過提高新能源電池、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領域的產業服務支撐水平,構建福建省廈門市“車能路云”融合發展的良好產業生態;一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創新呈現線上線下NQI(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關鍵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為我國從“顯示大國”到“顯示強國”轉變提供了質量技術保障……這個春天,廈門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以下簡稱“廈門質檢院”)正加速完成“智造”引領,釋放澎湃的新質生產力。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5次提到‘汽車’,3次提到‘新能源汽車’,2次提到‘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部署今年工作時,又要求‘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已經被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陣地。”廈門質檢院相關負責人對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有著清晰的認知,用8個字總結就是“破立并舉,向‘新’而生”。
去年9月,落戶在廈門質檢院的福建省智能網聯汽車產品質量檢驗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通過福建省市場監管局驗收,這是廈門質檢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又一成果。該中心設有自動駕駛封閉場景測試區、自動駕駛半封閉測試區和V2X網聯通信測試區三大室外測試場區,以及整車安全實驗室、整車耐久環境實驗室、整車與關鍵零部件EMC實驗室等室內檢測實驗室,致力于成為國內一流的智能網聯交通測試服務基地。
“中心的智能網聯測試領域配置駕駛機器人、自動駕駛運載平臺、移動目標物等國內外先進的檢測設備近20臺(套),可開展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檢測項目達到20余項,是目前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內唯一的智能駕駛測試實驗室。”據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實驗室完成了對廈門市大貨車盲區預警系統13個產品的型式試驗審查和測試、5000余臺次的貨車盲區預警驗收,支撐廈門市大貨車智能化升級,還為“阿波龍”無人駕駛微循環電動車、“云杉號”自動駕駛牽引車等多家企業的智能網聯汽車提供智能駕駛測試驗證服務,為區域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作為智能汽車的“專用考場”,中心的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隨時準備“應考”并交出高分“答卷”。“我們的測試場建有環島、模擬隧道、模擬雨霧道路等各類城市、鄉村道路場景,并搭建了智能紅綠燈、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雷視一體機、智能路側單元RSU、邊緣計算設備MEC、高精北斗基站等路側智能網聯設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測試場已為數十家智能網聯汽車相關企業提供檢測服務,覆蓋智能網聯汽車整車、汽車整車控制域、車載OUB等多類產品,極大推動企業產品質量提升,為企業智能網聯車輛量產商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質生產力的要義在于科技創新。該中心的平臺檢測產品涵蓋儲能、動力和消費類電池領域,從電芯、模組、電池包到整車應用,全面覆蓋電池性能、電池濫用、氣候環境、機械環境四大關鍵測試能力,現已成為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首個檢測能力覆蓋新能源電池動力、儲能、消費領域的CB實驗室,填補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在全球互認鋰離子電池全領域檢測能力空白。
海辰儲能就是廈門質檢院新能源電池檢測服務平臺的受益者。不久前,海辰儲能發布全球首款長時儲能專用電池MIC 1130Ah,這款電池的循環壽命達1.5萬次,可將儲能直流側系統的成本降低25%。這家成立僅4年多的儲能領域新貴,去年產值突破100億元,成為廈門首家“獨角獸”企業,實現福建省在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中“零”的突破。“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廈門質檢院在項目建設期間為我們承擔了新產品的短路、過充、熱失控等高危險性測試、驗證及出口認證工作。”海辰儲能相關負責人對廈門質檢院提供的服務支持贊不絕口。
廈門質檢院于2017年前瞻性布局建設新能源電池檢測服務平臺,并以此為基礎,聯合嘉庚創新實驗室、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計量大學,牽頭申報“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高比能新能源電池檢測與評價技術)”。該實驗室聚焦鋰離子電池的壽命衰減、安全、梯次利用及氫燃料電池的性能優化、可靠性提升等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旨在通過打造一個科技創新聯合體,使各方能夠深度參與到針對高強度、輕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新能源電池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攻關,為國家戰略的實施和市場監管工作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這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理念不謀而合。
去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專項“Mini/Micro LED直顯屏超高清顯示NQI關鍵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廈門舉行。該重點專項由廈門質檢院牽頭承擔,著眼于突破未來顯示產業全球都面臨的“校不好”“測不精”“判不準”技術瓶頸,從芯片衰退機理出發,全力研制智能高精度測量與校正儀器,結合集成計量技術及檢測與評價標準體系研究,致力解決生產工藝全鏈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問題。
作為該項目負責人的廈門質檢院院長史園表示,廈門質檢院將牢牢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大任務,全力以赴開展科技攻關,通過項目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推廣,力爭帶動Mini/Micro LED集成封裝直顯屏新增產值超50億元。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