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綠生“金”“顏”“值”同升
——山西永濟市沃納有機冬棗家庭農場標準化生產提質增效紀實
□ 本報記者 秦海峰
近日,記者跟隨“三晉人大代表采風行”記者團來到位于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黃營村的沃納有機冬棗家庭農場(以下簡稱“沃納農場”)。放眼望去,希望的田野上,近30公頃“太秋”甜柿整齊列隊,翠綠的小柿子掛滿枝頭,長勢喜人。
“農場去年引進了新品種‘太秋’甜柿,它有淡淡的檸檬味,還兼具蘋果的酥脆、香梨的水分、哈密瓜的香甜等特點,是柿中上品。”走在田間地頭,山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沃納農場總經理張文革一邊介紹,一邊拉過一支掛果的樹枝讓記者觀察。“再過兩年到了盛果期,每公頃產量預計達3.8萬公斤至6萬公斤,每公頃收入預計75萬元至120萬元,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張文革是70后,早年從事過家電行業、酒店業等,2016年回鄉創業投身高標準農業建設,種植品質冬棗、“太秋”甜柿至今。他以“充分挖掘鹽堿地潛力、發展高標準水果種植”為切入點,帶頭發展現代農業,圍繞“科技化引領、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發展”新思路,幫助當地群眾科學調產,發展經濟林,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重效益更重情懷,敢擔當亦善作為”的理念。
“家人幾乎清一色反對,但我還是堅持回來……”聊起過往,張文革清晰記得,2012年,在一次返鄉探親途中,他看到村民在田間地頭一筐筐傾倒采收的冬棗,很是不解。彼時的他在外經營數家酒店,了解冬棗每公斤售價在40元以上。經詢問得知,原來是收購商嫌農戶種植的冬棗品質不夠好,未達到收購標準,農戶無奈,只得全部扔掉。看到這一幕,張文革心疼不已,他決定回鄉搞高標準冬棗種植。
經過查閱大量資料,張文革發現,無論從地勢、土壤、氣溫、降水等環境,還是從灌溉、運輸等條件,永濟市開張鎮非常適合冬棗種植,農民所欠缺的只是種植技術和追求高品質的意識。憑借多年的經商經驗,張文革覺得發展冬棗很有前途。他說干就干,于2016年建起沃納農場。農場建立之初,他就明確品牌定位——發展高品質有機冬棗,搶占生鮮高端市場。
張文革說,農場建設初期,他通過封閉地塊、用自備井水灌溉的方式隔絕污染源,并選擇用羊、牛、兔等食草類動物糞便作有機肥,從根本上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為提高冬棗品質打下基礎。
“冬棗品質,糖度為王。純綠色有機的生長環境,使成熟期的冬棗糖度達33%以上,超過市場高品質冬棗約10個百分點。沃納冬棗皮薄肉厚,好多客商都愿意高價收購,沃納冬棗的牌子漸漸打響。”張文革介紹,2017年,沃納冬棗一上市就受到市場歡迎,尤其被江浙滬等地客戶認可。隨著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沃納冬棗的銷售渠道也越來越廣,擺上家樂福、河馬、百果園等高端水果超市的貨架,并成為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直供基地。沃納冬棗還名聲在外,出口法國、意大利、加拿大、阿聯酋等國家。2020年7月,沃納冬棗再拓出口“朋友圈”,首次進入美國市場。
天有不測風云。2021年,一場50年不遇的大雨,將農場70%的冬棗樹淹死,經濟損失數百萬元。張文革忍痛將冬棗樹全部拔除,開啟新一輪高品質水果品種的選擇。經過多次考察,他選擇了種植新興水果——“太秋”甜柿。經試種,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作為山西省人大代表,張文革始終心系家鄉果農,他專門預留0.3公頃育苗基地,將果樹苗價格“打下來”,為愿意種植的果農低價提供果苗。2022年,沃納農場被授予國家級生態農場稱號。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這是張文革最樸素的信念,也是他回鄉創業的初心。近年來,他推動成立棗業協會,向開張鎮棗農提供管理技術共享、品牌共享、銷售渠道共享“三共享”。在沃納農場帶動下,開張鎮的冬棗統一土肥水管理、統一樹體管理、統一病蟲防治管理、統一花果管理,實現果品標準化生產。為更好打開市場,提升知名度,開張鎮冬棗還打造了“君棗”“棗晚遇見你”等系列知名品牌。目前,依托沃納農場,當地創建了一批優質冬棗示范園和合作社,“永濟冬棗核心區”高品質冬棗面積超330公頃,冬棗等果樹真正成為了當地農民的“搖錢樹”。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