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許創業)9月20日,質量基礎設施賦能新能源產業質量強鏈沙龍在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指導,深圳市先進質量管理技術研究院、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聯合承辦。
近年來,深圳市加快推動“超充之城”、虛擬電廠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新能源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全市擁有一批新能源產業的龍頭企業和創新平臺,如比亞迪、中廣核等,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儲能、氫能等領域擁有約2.4萬家企業。深圳市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73萬臺,2024年上半年新車滲透率達到72.6%。
作為2024年深圳市“質量月”系列活動和“一起強質量”支部品牌創建活動之一,深圳市市場監管局質量發展處、市檢測院、市標準院、市先進質量院、市質量協會、市卓越績效促進會、深圳工業總會、中檢集團、CQC深圳分中心、華測檢測、深圳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QI服務機構和學術機構負責人,以及華為、欣旺達、富士康、中遠通、三環電子等企業代表共60余人參加活動。沙龍活動圍繞深圳市新能源產業需求,以質量基礎設施賦能新能源產業質量強鏈為主題分享交流。
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質量官劉貞余表示,構建質量管理系統應具有預見性及零缺陷的功能。他分享了電池質量管理的演進路徑,并提出,與傳統的動力電池產品比較,車規電池從環境控制、工藝控制、金屬異物檢出能力、制程管控等方面具有更高標準、更嚴苛的質量要求,有預見性和零缺陷的質量系統非常重要。
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熊凱表示,全固態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未來10至20年重要發展趨勢。他介紹了動力電池安全及可靠性測試體系,并分享了儲能電池的國際認證體系,以及電池電-熱-空間形貌多場融合測量、動力電池熱失控測試、電池加速壽命測試等先進技術。
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產業標準創新研究所所長王益群分享了儲能及“超充”標準工作進展,強調標準背后產生的經濟效益。她結合真實案例,講解了儲能材料國際標準化實踐路徑及方法,以及標準與知識產權融合最新研究成果,并對企業標準化工作路徑提出可操作建議。
哈爾濱工業大學助理教授邊星元分享了工業CT成像技術研究成果與應用。他講解了工業CT檢測技術工作原理,介紹工業CT在航空、汽車、醫療、電子元器件等領域的應用案例及場景,為新能源汽車等產品質量提供更科學、更精準、更高效的無損檢測。
當天,與會代表參觀了市檢測院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實驗室。市檢測院于2024年2月建成的國家電動汽車電池及充電系統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是國內唯一的電動汽車電池及充電領域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也是廣東省首個建成的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實驗室面積達6000平方米,配備計量測試裝備300臺套,可開展500余項計量參數的計量測試,已承擔國家、省級科研項目27項,主持或參與制訂國家及地方標準35項、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及規范6項,獲發明專利32項,獲科技獎項7項。該中心率先實現電動汽車充電樁“遠程計量”,建立充電樁計量大數據平臺,接入超過15.2萬臺充電樁,線上線下測量結果一致性超過90%。累計對超過1萬座充電站,近10萬臺充電樁開展計量測試,為比亞迪、寧德時代等30余家電池企業提供計量測試服務,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本次沙龍活動提供了開放、共享、互動的質量交流平臺。與會代表就質量基礎設施賦能新能源產業質量強鏈的現實意義、行業經驗、化解難點、愿景展望等進行了充分交流和深入探討,為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言獻策,以實際行動體現“深圳質量人”的責任、智慧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