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不久前傳出部分商學院MBA降價現象后,前段時間記者又獲悉,國際工商學院將推出一年制MBA課程。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降價還是改變課程時限,都是MBA適應市場化的一種表現。不過,由于特殊的管理體制,MBA實現與市場和國際接軌并不是易事,因此有專家建議,改革的關鍵應該由商學院自主辦學、自授學位。
國內現首個一年制MBA
繼不久前傳出北京交通大學MBA學費出現將近2萬元的降幅之后,各大商學院的動作仍在醞釀。前段時間記者獲悉,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將從2015年開始推出一年制MBA課程。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MBA課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MBA課程一年制旨在為學生提供另一種選擇,通過更緊湊的課程安排降低機會和時間成本,其在招生、錄取、課程設置、證書發放方面不變。“選擇一年制選項的學員,必修課和常規學制同學同步,不同點在于選修課的學習提前,在12個月內完成學分要求,并提前拿到學位證書。選擇一年制選項的學員仍有機會參加海外選修模塊及短期的暑期實習。”
“MBA作為一種碩士研究生教育,其實在國際上,這種一年制學位課程很常見,例如英國大多數授課型碩士是一年制,在美國有些學校一年內完成課程也可以獲得碩士學位。但在我國,之前尚未有一年制碩士課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介紹稱。
作為國內知名商學院的代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推出一年制MBA,是否會帶來一些連鎖反應?記者采訪了多家商學院,但對方均表示暫無相關安排。“清華這邊短期內沒有這個打算。如果我們想更改相關課程時限,需要經過教育部門批準。”清華大學經管學院MBA教育中心副主任云濤透露。
改革亟須與市場化接軌
作為一個舶來品,MBA盡管在世界上已有超過100年歷史,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被引入中國,可開設MBA課程的學校已由首批的32所增加到現在的237所。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關于MBA改革的呼聲也漸起。
“上世紀90年代正式成立MBA后,我們主要照搬西方管理教育辦學模式,把西方的教科書和案例直接引入中國。按照這個思路,中國的MBA教育很難在國際上贏得聲譽。經濟競爭的全球性決定了我國不可能封閉發展,中國企業一定要走出去,不斷地全球化和國際化。”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張維炯認為,中國是非常獨特的經濟體,是處于從計劃經濟朝市場經濟轉換過程的綜合經濟體,在過渡過程中有很多很特殊的情況,因此MBA基于此應把教材編寫、案例分析做好。
在采訪中,亦有多位MBA教育專家表示,MBA必須與市場化和國際化接軌。在部分專家看來,MBA的市場化并不僅僅體現在課程設置方面,還包括自主招生、自主定價、自主培養等方面,同時引進市場化競爭機制,讓商學院也能夠優勝劣汰、接受市場化選擇。
“學費的漲和降也是一種市場化表現。與供需關系一樣,如果學生覺得你的課程辦得好,自然會爭著來,縱使你漲價,別人也會覺得物有所值。如果你的課程不行,不被學生所接受,你只能降價。”云濤表示。
體制束縛致商學院轉身難
作為一種培養企業人才的管理課程,MBA理應與市場化深度接軌,不過在眾多教育界人士看來,當前的MBA并不那么市場化。
“國內MBA很難真正市場化,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干預和行政管制太多,很多MBA培養高校并未享有完全獨立的辦學自主權。”某知名商學院MBA人士直言,MBA的特性決定了它本應該根據市場化需求靈活調整辦學目標、學費與錄取標準、招生規模、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等,但當前的管理體制卻有很多束縛。
例如統一規定必修課程,各院校只能在選修課上做文章,嚴重制約了商學院自身特色;統一招生標準和考試時間,使得商學院在選取生源方面很被動。至于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此次大膽變革推出一年制MBA,該負責人則表示因為它屬于“體制外”。
“由于MBA是由教育部門統一授予學位的,有時候也異化為許多人并不是為學習,而是為了獲取學位,招生門檻又通常把一部分真正有需求者擋在門外。”熊丙奇認為,MBA市場化改革首先需要打破背后的統一學位限制,“并不是說讓MBA完全變成一種非學歷教育,而應該由各學校自主辦學、自授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