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聯合協作推動化肥行業供給側改革的建議
--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連步
化肥工業作為建設現代化農業的重要支撐,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為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產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化肥在有效保障農業發展需要的同時,也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養分利用率較低、不合理施肥導致生態環境承壓和資源能源浪費等一系列問題,面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和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的推進,化肥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增大。
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萬連步
當前,全行業亟待樹立大聯合、大發展的理念,通過集聚行業優勢資源和開展上下游聯合協作,支持優質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提高化肥產業供給側質量和效率,推動實現化肥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化肥行業面臨的形勢
當前,化肥行業已進入加快轉型升級和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時期,行業形勢不容樂觀。
(一)資源和環境約束進一步趨緊
當前,國家大力推動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相繼頒布了“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關于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等相關政策,這些舉措對行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提出了日益緊迫的要求。如何在資源環境硬約束下,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全行業必須應對的一個重大課題。
(二)產能過剩突出,行業經濟效益持續下滑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和消費國,但與此同時,傳統肥料產能過剩矛盾日益突出,化解過剩產能任務艱巨。據行業協會統計,2016年中國尿素產能約8000萬噸,產能利用率78%;磷肥產能約2370萬噸(折純),產能利用率69%;復混肥料產能利用率30%,新型肥料占比仍然過低。
近年來,化肥行業受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和各項優惠政策陸續取消等因素影響,化肥生產成本逐年上升,經濟效益持續下滑,已經威脅到行業健康發展。“十二五”期間,氮肥、磷復肥行業的平均銷售利潤率分別為1.66%、3.10%,均低于6.30%的石化行業平均值。進入“十三五”,化肥行業低迷的局面進一步加劇。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氮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235.5億元,同比下降12%,全行業虧損222.8億元,較2015年增虧193.9億元,行業虧損面50.7%。磷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097.5億元,微漲2.8%,全行業利潤6.4億元,大幅下降71.7%,行業虧損面26.9%。鉀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309.1億元,微跌2.2%,全行業利潤24.3億元,大幅下降40.7%,行業虧損面34.2%。
(三)創新資源分散,產業鏈協同不夠,產業建設低水平重復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化肥企業發展迅速,一些企業把技術創新作為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戰略,緊盯世界化肥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加大新產品、新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力度,初步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但由于市場競爭的原因,企業間的研發各自攻關,創新資源分散,沒有形成合力,甚至是互相技術保密,出現產品同質化、研發低水平重復且浪費資源的現象,這既導致我國肥料技術研發不平衡,總體研究進展緩慢,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產能過剩矛盾。
(四)產業大而不強,局限于低水平出口,國際競爭力整體不高
盡管中國是全球化肥出口大國,但傳統肥料因附加值低,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據中國海關統計,2016年,中國共出口肥料2809萬噸,同比下降21.5%,出口額66.72億美元,同比下降39.5%。以尿素為例,由于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加之美國頁巖氣革命為其帶來充裕的廉價能源,所以中國尿素出口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2016年我國尿素出口量887萬噸,同比下降35.5%,出口額19.76億美元,同比下降49.8%。
二、推進化肥行業供給側改革的建議
在新的形勢下,推進化肥行業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產能,關鍵是要避免企業單打獨斗,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帶來新的過剩,必須集聚各方優勢資源,以技術、資本、渠道、服務和品牌等為紐帶,搭建產業協作的大平臺,推動全行業形成聯合創新、聯合研發、聯合生產、聯合推廣的合力,實現行業轉型升級和脫胎換骨。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鼓勵企業綠色、智能制造,實現行業轉型升級
針對當前資源環境政策收緊,企業生產成本壓力過大的問題,建議相關部門通過設立專項資金、給予補貼等方式,推廣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建議相關部門設立專項資金,推進中低品位磷礦、難溶性鉀鹽等開發難度較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技術研發與應用,對磷石膏等綜合利用產品實行免征增值稅或即征即退的稅收優惠政策,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對外依存度,降低廢棄資源污染風險;建議持續推進行業兩化深度融合,提升化肥企業在資源配置、工藝優化、過程控制、產業鏈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二)出臺具體措施鼓勵肥料企業上下游合作,化解過剩產能
2015 年7 月,工信部《關于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力爭到2020年,我國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總體化肥使用量的比重從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提高新型肥料比重,同時還要避免大家一哄而上重復建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鼓勵上下游企業之間基于各自優勢展開技術、生產、服務等全方位合作,支持優質產能,化解過剩產能。
建議相關部門完善鼓勵產業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復合肥、新型肥料等下游企業與上游單質肥企業進行上下游融合,對于復合肥企業、新型肥料等下游企業通過技術、品牌和渠道輸出,推動上游企業化解過剩產能、優化產品結構的,給予專項資金、稅費優惠等相關政策支持,提升化肥行業的總體經濟效益。建議盡快建立以能耗、污染物排放、安全生產等指標為標尺的落后產能綜合評價、退出機制,細化相關處置方案,加快落后產能退出。同時,建議加大對農民農科知識培訓力度,加大對農民進行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化肥減量施用等技術培訓和示范力度,引導農民采用新型高效化肥和綠色農業生產技術,降低能源消耗和資源浪費。
(三)鼓勵企業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產能合作
鼓勵具有技術、品牌、資金等優勢的化肥企業加速“走出去”,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順應了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也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建議相關部門對在海外設立或合辦研發機構、在海外投資或并購的企業,給予相應的財政資助、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積極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強我國化肥企業對外投資生產經營活動的鼓勵、扶持、保護和引導,開辟“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簡化我國化肥企業對外投資的審批流程,實行境外投資貼息貸款、優惠利率等信貸支持,以及給予政府補貼等融資政策,加強企業投資決策的信息服務,推動我國化肥企業海外投資建廠;鼓勵國內具有互補優勢的企業“抱團出海”,共同參與國際產能合作、開拓海外市場,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完善我國化肥產品出口的相關政策,拉動我國化肥出口,化解產能過剩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