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民代表(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院長)
多措并舉培育養老人才
“我國老齡化社會已成現實,養老是每個人不可回避的話題。”李為民代表說,傳統單純靠子女的養老模式難以為繼,市場對專業養老需求日益旺盛。但當前產業發展與養老需求還難以匹配,特別是優質服務比較短缺。因此要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為養老事業發展破題。
李為民建議,借力醫生資源,將家庭醫生簽約制度與居家養老產業相融合。各級醫院充分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建立醫養結合規范化培訓基地,培養醫養結合的基層醫學人才,提升基層照護人員識別、評估老年人各種風險的技能。加強養老專業人才隊伍培養,發揮職業院校的作用,加強校企合作,開展養老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
李為民建議,制定人才激勵措施,提高薪資待遇水平,完善激勵評價機制和職業發展體系,提高行業社會地位。(記者 齊志明 張文)
張建華代表(新華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整合資源推進醫養結合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等群體增加,他們多患有慢性病,甚至是失能半失能老人。不少人不得不在醫院和家庭之間來回奔波,增加了家庭負擔,甚至會延誤病情。”張建華代表建議,應改變醫院和養老分離的現狀,更好地實現醫養結合。
張建華建議,具備資金、管理、人才等條件的養老機構,建立自理、介護、介助一體化養老模式,提供無縫隙、全時段的養老服務,實現養老和醫療的結合。在政策上鼓勵養老機構內設中醫科或康復科,推進中醫藥與養老產業結合,建立健全“醫、養、康、護”綜合服務體系。
張建華表示,醫養結合是一項綜合性服務,涉及多個管理部門,希望能夠實現資源整合,打破藩籬,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的養老服務和醫療服務,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記者 王沛)
吳凡委員(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
康復服務變成朝陽產業
“我們在調研居家養老時發現,有些老人長期在各大醫院輪流住院,原因是出院后沒有正規的上門康復服務。”吳凡委員說,如果市場能夠提供優質的康復服務,不僅能緩解大城市醫療資源緊張的狀況,還能讓老年人在家養老。
吳凡說,康復服務可以細分出很多業務,但當前康復行業的產業鏈還比較短,企業整體競爭力不夠強,高精尖人才匱乏,整個行業亟須提質增效。建議各地政府鼓勵相關企業發展康復業務,并提供政策扶持。
“養老是朝陽產業。除了基本的養老服務外,當前市場對康復、預防等方面的醫療需求也有很多。”吳凡建議,養老機構加強市場調研,精準對接消費新趨勢,盡快搶占市場,從而走出當前存在的養老困境。(記者 呂莉)
鄧進秀代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政局局長)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
“當前存在的養老院床位一床難求、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反映了養老供給還無法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鄧進秀代表說。
鄧進秀建議,破解養老瓶頸,不能全靠政府投入,需要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提高養老行業供給數量和質量。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不少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的政策,各地應完善配套措施,確保政策落地。比如進一步簡政放權,不斷降低社會力量進入養老產業的門檻;依靠以獎代補等措施扶持產業發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政府還應該做好兜底和監管工作。”鄧進秀說,在降低養老行業準入門檻的同時,政府應該加強監管,建立養老服務行業的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制度,健全行業信用體系,確保養老市場有序健康地發展。(記者 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