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外賣小哥奔波的身影,到了飯點兒,辦公室白領動動手指,送餐上門;如果去飯店吃飯,在座位上便可智能掃碼點餐、結賬;在“明廚亮灶”環境下,你能看廚師如何烹制出一道美味佳肴;運氣好的話,把飯菜端上桌的是送餐機器人……這些是當前生活中正在發生的場景。
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智能時代,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變化的原始動力,均離不開互聯網這只手。縱觀餐飲業近十年的質變,智能化、規范化、網紅化等趨勢已蔚然成風,暗合時代變遷軌跡。
中國質量新聞網 賀璐
餐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在剛剛過去的冬奧會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的智能餐廳最大的特色就是既沒有廚師炒菜,也沒有服務員送餐,全程是自動化的烹飪和傳送。來這里吃飯的人都對科技滿滿的烹飪和送餐方式感到很新奇,每當機器出餐,大家就拿起手機拍照錄像,這已經成為吃飯前的標配動作。連外國記者也感慨,每次來智慧餐廳吃飯就像看科幻電影一樣。
正如“時代拋棄你時,從不說再見”,阿里前幾年就布局無人餐廳,位于上海南翔盒馬生鮮開的第一家無人餐廳,全方位采用機器人來實現配餐與送餐,從選位置到點單、上菜,一切過程都由智能系統代為完成。所有被挑選的食材都被放置在冷庫內保鮮,并且由智能控制的機械臂進行分類操作。消費者可以根據智能系統給出的流程來“監控”每一道菜的進展,包括是哪位廚師、菜煮了多久等等。這些都是餐飲行業數字化的典型表現。
無人餐廳雖尚未普及開來,但日常生活中,智能點餐已成平常。現在我們去餐廳吃飯,桌子上基本都有一個二維碼,相較于傳統的人工點餐,消費者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完成自助選餐、下單支付,減少了服務流程,大大提高了餐飲運轉效率。而且智能點餐還可以減少紙質菜單設計、印刷費用,便于對價格進行修改,節約相應的人力成本。這對競爭激烈、服務成本居高不下的餐飲業顯得尤為重要,餐飲業正在被技術重塑。
盡管如此,這并不能被稱作數字化,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包括業務和管理兩方面。業務上,應該讓消費者享受到,從預訂、點餐、結賬、評價、會員等全流程全方位更便捷的消費體驗;管理上,通過數字化工具,企業經營應該可以從食材采購、菜品更新、訂餐收銀、客戶管理等環節驅動業務發展,從而實現降本增效。當前的數字化轉型,需要的則是覆蓋從餐前到餐中再到餐后,涵蓋預約、營銷、支付、外賣、商城、會員、周邊消費等各個環節的整體能力。
有業內人士對當前餐飲行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形勢深有感觸。他表示,首先,餐飲數字化程度相對較低,首當其沖,餐飲企業自身技術研發能力相對較弱,市場上缺少針對餐飲行業的大型軟硬件開發商;其次,目前很多線下餐飲門店的數據是非常碎片化的,如何實現數據線上和線下、內部和外部打通目前是個難題;最后,餐飲企業的發展勢必要依賴頭部的數據服務商,如何實現共贏,仍待破局。
與之對應的,監管部門要加快搭建餐飲數字化監管平臺,實現對餐飲企業的全方位多角度監督,提升監管工作效能。依托大數據手段和數字化監管設備,拓寬質量問題發現渠道,實現監管“從被動變為主動”“從事后處理變為事前預防”“從末端控制變為全過程監管”三大轉變,助力餐飲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