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外賣小哥奔波的身影,到了飯點兒,辦公室白領動動手指,送餐上門;如果去飯店吃飯,在座位上便可智能掃碼點餐、結賬;在“明廚亮灶”環境下,你能看廚師如何烹制出一道美味佳肴;運氣好的話,把飯菜端上桌的是送餐機器人……這些是當前生活中正在發生的場景。
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智能時代,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變化的原始動力,均離不開互聯網這只手。縱觀餐飲業近十年的質變,智能化、規范化、網紅化等趨勢已蔚然成風,暗合時代變遷軌跡。
中國質量新聞網 賀璐
2022新年期間火出圈兒的詞匯就是預制菜。在新年的餐桌上,很多人多出來一道菜品就是預制菜。家住海淀的李女士,平時忙于工作疏于做飯,過年期間準備給親戚朋友做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但這令不常做飯的她倍感頭痛,不想在親戚朋友面前丟人,又想讓大家吃好喝好,在朋友的建議下,她選擇在網上訂購了一些預制菜,包括花生辣子雞、佛跳墻、梅菜扣肉、酸菜魚、毛氏紅燒肉、干鍋豆腐、外婆菜等。預制菜到了,僅經過簡單的烹飪和加熱,李女士就將一桌熱氣騰騰、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飯端上了餐桌。親戚朋友們對這次年夜飯也是贊不絕口。
預制菜就像是外賣的升級版,對不會做飯和沒時間做飯的人非常友好。預制菜方便快捷、品類多、味道好,而且相比于外賣來說,更加營養健康,如此種種,戳中了不少人的痛點,成為不二選擇。預制菜不但能滿足一些人的就餐需求,還在某些層面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讓他們體會做飯的樂趣,找到家的感覺。
公開資料顯示,2000年后,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業開始涌現,但由于條件不成熟,行業整體發展較為緩慢。2014年,預制菜行業在B端步入放量期,至2020年,C端迎來消費加速期。疫情的影響,餐飲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也讓預制菜風口提前到來。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最新發布的《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中對預制菜賽道分析指出,目前我國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100億元,到2025年行業規模有望增長至6000億元左右。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未來6到7年間,我國預制菜行業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規模,成為“下一個萬億餐飲市場”。
不少成熟品牌快速入局預制菜領域。連鎖餐飲領域的眉州東坡、杏花樓、新雅粵菜館、湘鄂情、海底撈等;食品加工制造領域的三全、正大以及安井等品牌;新零售領域的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美團買菜、每日優鮮;還有部分主管業務為預制菜的企業,如味知香、新聰廚、好得睞、惠康食品、佳宴食品等。
然而,預制菜的圖文不符、偷工減料、食材不新鮮、口味不佳等問題也讓消費者“吐槽”不已,接連投訴。消費界與檸檬品牌社出品的《2021預制菜行業現狀與背景研究報告》顯示,相較海外發達市場而言,我國預制菜行業整體還較為落后,仍然存在銷售區域小、地域特征明顯、參與者眾多、行業集中度低、規模以上企業較少等特點。目前,國內預制菜企業生產規模和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許多企業仍然停留在初級加工階段,技術較為落后,生產環境較差、產品質量較低,無法有效地對生產環節中的各個過程進行食品安全控制。此外,采購、生產、運輸、銷售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疏忽或者發生偶然性事件,比如冷庫溫度控制不當、運輸車輛故障、交通事故等,也存在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可能性。如果企業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將會波及整個行業,對行業形象、產品銷售和消費者的信心造成嚴重損害。
未來,隨著預制菜的發展,要探索出一條監管之路——既保障預制菜質量和安全,讓人民群眾享受到這種便捷的生活服務,又能夠讓相關企業良性發展,進而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