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粵”來“粵”好的質量華章
——廣東質量強省工作紀實
□ 本報記者 王 越
潮涌珠江闊,風正一帆懸。8月嶺南,丹桂飄香,春華秋實。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率先開展質量比對提升行動,率先設立省級政府質量獎……質量強市、強業、強企、強基活動在全省全面深入推進,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穩步提升,“守信于品、重質于行”的廣東質量精神獲得廣泛共識。
廣東省政府質量獎頒獎大會現場
嶺南大地上,從企業到產業、從集群到區域的質量水平猶如鳳凰涅槃,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大躍升、一次又一次大裂變。
廣東以創新改革、只爭朝夕的精神,推動著“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轉變、“廣東速度”向“廣東質量”轉變、“廣東產品”向“廣東品牌”轉變。
在國家對省級政府質量工作歷次考核中,廣東連續8次獲評最高等級A級。深圳、廣州、東莞、佛山市順德區質量工作先后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廣東質量”指標領跑全國,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循道而行,方能致遠。廣東依靠創新驅動,開啟了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壯闊征程,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著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向世界發出“廣東質造”“廣東品牌”最強音,譜寫出一篇“粵”來“粵”好的質量華章。
質量強省——
制造業當家的“奠基石”
驅車沿著珠三角環線高速疾馳,沿路的工廠車間里機器轟鳴,大街小巷人來人往,公路鐵路流通順暢……南粵大地正升騰著澎湃活力。
嶺南春早,戰鼓催進。1月28日,春節后首個工作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廣州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
“廣東經濟的‘危’源自高質量發展不足,‘機’要靠高質量發展才能緊緊抓住。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廣東的根本出路。”廣東省委、省政府要求,擂起新時代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金鼓,奏響廣東奮進新征程走在前列、當好示范的強音,以新擔當新作為奮力實現廣東現代化建設新的跨越。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質量強省,更高立起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柱。
制造業是廣東省的核心競爭力。毫無疑問,“廣東制造”的先進性取決于其質量先進性,來源于其制度先進性。
6月16日,廣東省委、省政府發布實施《廣東省質量強省建設綱要》,提出要助推廣東高質量發展,率先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總量規模、增長速度走在前列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廣東的質量強省工作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2010年,省政府印發《關于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的意見》,率先開展質量強省活動;2012年,實施質量強省戰略寫入省委第十一次黨代會主題報告;2016年,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的決定》,率先將質量強省活動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戰略……2020年,廣東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的實施方案》,全面強化質量工作頂層設計和更好發揮質量政策引領作用,推動進一步完善“大質量”工作格局,建立完善“三項機制”。
協調機制——高位推動質量工作。一位省長、4位副省長、34個廳局“一把手”,這是廣東省質量強省工作領導小組2022年調整后的成員組成。窺一斑而知全豹。從1997年建立質量振興聯席會議制度到如今的“齊抓共管”,廣東將質量工作作為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的“一把手”工程,21個地市先后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或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產品、工程、服務質量工作。
考核機制——落實各級政府責任。2013年,國務院印發《質量工作考核辦法》,廣東立即跟進并開展省對地級以上市政府質量工作考核,考核指標體系結合廣東實際進行優化,考核結果經省政府審定后向社會公布。目前,全省21個地市均建立了市對縣級政府質量工作考核機制。
保障機制——持續加大財政投入。自2013年起,廣東連續3年每年投入1億元支持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給予每個國家質檢中心、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1000萬元配套建設資金,每個省級質檢站500萬元配套建設資金,目前已累計投入超過5億元。2020年9月,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決定,省財政出資5億元率先設立省質量提升發展基金,為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質量工作發揮了重要導向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質量強省、強市、強縣活動層層鋪開,質量強省建設體制機制不斷健全,“質量第一”的理念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優秀企業的價值遵循,“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基本形成。
圍繞“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質量強省工作助力做優做強制造業這份厚實家當。目前,廣東制造業總產值已突破16萬億元大關,連續34年位居全國首位;制造業與科技創新發展穩中提質,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3.95萬億元,擁有70余萬戶制造業企業法人和一大批優質企業、8個萬億元級戰略性產業集群,培育了華為、廣汽、美的、比亞迪、廣藥、格力等17家世界500強企業;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居全國首位,研發人員數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主要科技指標均保持全國首位。
質量提升——
高成本對沖的“增長極”
機械手上下翻飛,每一個動作都經過標準代碼“精心編排”;AI質檢員,360度無死角檢測產品的“火眼金睛”——“廣東制造”的“無人工廠”將科幻變為現實。
廣東正扎實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助力產業塑造競爭新優勢。在全省遴選100個行業或者產品開展質量強業活動。同時,圍繞20個戰略性產業大力推動質量創新、質量提升,多措并舉攻克企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加快升級產品質量標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世界舞臺上展現“廣東制造”的強大實力。
美的庫卡機器人生產現場
2018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方案》,在全國率先部署全省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
近幾年,制造業成本大幅上升。廣東牢記“要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下最大氣力抓全面提高質量”,用質量優勢對沖成本上升劣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質量標準,加強全面質量管理,促進公平競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遏制以降低質量為代價的惡性競爭。
廣東省堅持“一個一個行業、一個一個產品”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通過全面推進質量提升破除發展之瓶頸。
以質量標桿垂范引領。獨創了“五全五數”質量管理模式而獲得中國質量獎的美的集團,現有206家控股子公司,涉及上下游40多個細分行業300多家企業和5000多家供應商。為此,美的集團把“五全五數”質量管理模式延伸到子公司和供應商,對產業鏈開展質量相關知識、產品采購標準、質量管控要求等培訓宣貫,并分享品質改善案例,幫助上游企業優化生產流程控制,統一質量管理標準。在廣東,像美的集團一樣的質量標桿越來越多。省政府出臺《廣東省政府質量獎管理辦法》,召開大會為獲獎企業頒獎,鼓勵企業追求卓越質量。截至目前,廣東省共有3家組織獲中國質量獎,15家組織和1名個人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62家組織獲得省政府質量獎,36家組織和1名個人獲得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
創新開展產品質量“問診治病”。廣東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組建了8家省級“產品醫院”,建立由600多名產品質量技術專家組成的產品“問診治病”專家庫,建立質量問題“診治”幫扶機制,助推中小微企業解決質量技術短板。全省累計比對產品860批次,開展共性問題質量攻關282項,制修訂各類標準156項。
大力推動生產企業“強身健體”。選擇一批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瞄準國際一流目標,引入產品“同壽命”設計理念,組織專家對企業產品、標準、流程和質量管理體系等要素進行全面診治、優化,量身定制企業標準和最先進適用的質量管理方法,產品質量高線不斷拉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更好地“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實施重點產品“雙比對雙提升”。對標對表優質產品查找質量差距,實現質量跨越式提升。全省累計對62類重點產品(行業)開展質量比對研究,推動制修訂標準49項,協助企業申請專利25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立項12個,實施關鍵共性問題攻關286項。
質量基礎設施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廣東圍繞全省制造業重點產業發展需要,建設高水平公共檢測服務平臺。截至目前,全省建成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站點157個,服務范圍全面覆蓋34類制造業行業,制造業覆蓋率達到100%。這些站點已為7.2萬家經營主體提供服務近6.72萬次,為企業節約費用約1.8億元,帶動就業人數6.37萬人,幫助企業解決質量難題1.2萬個。全省共建成或在建87個國家質檢中心和230個省質檢站,綜合檢測能力居全國前列,形成了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技術推力。
走進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智能機器人揮舞著手臂,自動導引運輸車不停穿梭,傳送帶上一臺臺新能源汽車次第向前。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說:“市場競爭內核是技術,外顯是品牌,支撐是質量,創新成果只有通過高品質的產品才能得以實現。”
廣東全面強化技術研發、專利布局和標準研制協同推進,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進程,質量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質量創新已成為優秀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截至2023年6月底,廣東省累計專利授權量584.58萬件,占全國總量的18.48%,其中,累計發明專利授權量71.43萬件,占全國總量的15.52%。兩項數據均居全國首位。
標準引領——
高質量發展的“航向燈”
以轉型升級帶動新舊動能轉換,以先進標準支撐先進制造崛起,廣東傳統產業迎來“華麗轉身”。
佛山陶瓷行業34家企業成立眾陶聯,牽頭或參與制定了6項國家標準、16項團體標準,研制企業標準183項,100%覆蓋供應鏈服務平臺。標準化體系解決了行業發展痛點,提升了整個產業上下游供需的產業層次和產業質量,使眾陶聯獲得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話語權。作為全球首家B2B+O2O陶瓷產業鏈集采平臺,眾陶聯現有會員超6000家,其中674家采購商占中國陶瓷市場78%的份額,產值超過2500億元,占中國陶瓷業81%的份額。標準鏈推動轉型升級。如今,全球每10塊瓷磚中就有6塊產自中國,每出口3塊瓷磚就有一塊來自中國,而佛山陶瓷出口占全國61%。
轉型的故事,在廣東頻頻上演。存量提質與增量優質,二者缺一不可。
質量知識走進“廣東開學第一課”中學課堂,各網絡平臺在線播放總量超1.12億人次。
“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廣東是外貿大省,企業深度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受國外技術貿易壁壘影響較大。為此,廣東強化“三方面”工作。第一,強化政府對標準化工作的統籌推進。成立以省長為組長的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建立了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協同推進的標準化工作機制,并將“先進標準增長率”納入對各地市政府的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體系。第二,強化先進標準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圍繞產業發展需要,制定、實施電動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18個產業的標準體系規劃和路線圖。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廣東省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3457項、國家標準11967項、行業標準6972項,現有地方標準2428項,在全國標準信息服務平臺公開團體標準7347項。形成標準化技術人才90%以上在企業、研發資金90%以上來源于企業、標準研制項目90%以上產生于企業的集聚發展模式。第三,強化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交流合作。國家標準委和廣東省政府簽署《關于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著力研制三地互聯互通亟須的“灣區標準”,將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的一流研究機構,以標準為先導推動三地規則“聯通、貫通、融通”。制定首批110項“灣區標準”,推行“灣區認證”,成為大灣區質量體制融合創新的生動實踐。
智能家電產業是廣東省戰略性支柱產業,2021年產值規模1.6萬億元,占全國比重近半。近年來,廣東省在智能家電產業聚集區所在地投入質量資金2.5億元、質量提升發展基金750萬元,打造“標準引領、精準幫扶、優化基礎”三位一體的質量提升新模式,促進智能家電產業質量和效益“雙提升”,夯實制造業當家根基。制定出臺國內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高清視頻HDR Vivid系列標準,打破國外對超高清視頻標準的壟斷局面,有力提升我國在超高清視頻標準領域的話語權及競爭力。
猶如一座航向標,在“廣東標準”的引領之下,越來越多的廣東企業正在將專利技術轉化為先進標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企業標準,推動企業“技術領先”與“標準領先”“質量領先”融合,以“先進標準”擦亮“廣東制造”名片。廣東省相關部門也在助推企業全面推行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形成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領跑產品、領跑企業、領跑行業。
共建共享——
高品質生活的“護航器”
近年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風云激蕩,中國高質量發展足音鏗鏘。共建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正是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東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同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加快建立高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以高標準、嚴監管打造高質量,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
這為廣東質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廣東省質量工作緊密圍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組織質量提升培訓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質量成就品質生活,有家就有廣東造。
20世紀90年代,廣東糧、珠江水、嶺南衣、粵家電,憑借質量暢銷全國,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質。進入萬物互聯時代,華為、格力、騰訊、大疆、順豐,憑借質量續寫傳奇,改變了老百姓的生活習慣。
兩年用了兩噸米測試,美的電飯煲質量提升的故事傳為佳話。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說,美的將質量管理和品牌打造融入生產發展的全價值鏈,為全球用戶提供綠色、安全、智能、易用、耐用的好產品,讓更多人實現“生活可以更美的”。
既引領行業又改善民生,廣東省政府質量獎獲獎單位歐派集團率先將噴粉涂裝技術引入定制家具領域,開發推廣凈醛、抗菌材料,帶動產品升級換代,促進整個行業向環保方面轉型升級,也帶動了上游企業的環保技術創新。金域醫學聯動上下游產業打造醫檢生態圈,通過全國43家醫學實驗室和600多家區域實驗室服務網絡,下沉到縣鄉一級,覆蓋了全國90%以上人口。從“一片黃”到“一片白”再到現在的巖板、健康產品,東鵬控股通過質量管理模式等創新,人均產出提升69%,效率提升70%……
碧波之上,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以氣貫長虹的“中國跨度”,飛越百年歷史風云,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打通新的動脈,打造無限可能。百年工程,品質至上,一項項優質工程鑲嵌在南粵沃土上,成為廣東乃至世界的璀璨明珠。廣東全面開展工程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嚴格落實工程質量責任終身制。全省累計218項工程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17項工程獲得中國水利工程大禹獎,5項工程獲得中國公路交通工程李春獎,廣州海心橋入圍國際橋梁工程界最高獎IABSE“杰出人行橋”獎項。
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一場產時胎兒心臟手術正緊張地進行,這是世界上首個能夠進行這項手術的心外科室。該院有關負責人介紹,醫院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不僅是為老百姓營造更幸福的生活環境,更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動詮釋。
在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中,廣東總體滿意度連續4年獲得“滿意”評價。“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3項工程深入民心;粵省事、粵商通、粵品通等粵字號App便利指尖辦事;美麗廣東建設取得新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共享高質量服務成果。
質量環境不斷優化,質量服務迸發活力。廣東持續深化市場準入準營制度改革,建立簡約高效、公正透明的市場準入準營規則;推動行政許可業務全鏈條效能提升,營造優質安全的消費環境。廣東經營主體歷史性突破1700萬戶,總量穩居全國第一,全省經濟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增強。
“廣東制造”風華正茂,“質量強省”韶光異彩。南海之濱的浪潮聲中,廣東質量強省之船破浪前行,駛向更廣闊的未來。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第四次赴廣東視察,要求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站在建設質量強國的新起點,廣東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堅定不移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圍繞省委“錨定一個目標,激活三大動力,奮力實現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體部署,全面建設質量強省,持續推進質量提升,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再造一個新廣東”的闖勁干勁拼勁,在繼往開來中再闖新路,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中國質量報》【中國質量(成都)大會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