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石阡
把脈土特產 發展開良方
□ 本報記者 李 嘉
2月1日,農歷臘月二十二,甲辰龍年新春已近在咫尺。這天下午,參加完貴州省石阡縣創建全域標準化示范縣工作座談會和系列宣貫活動,貴州省、銅仁市市場監管局和貴州省標準化院的專家們來到石阡縣市場監管局花橋分局,原本安靜的院落熱鬧起來。
花橋分局是貴州省市場監管局新近評定并授牌的48個四星基層市場監管分局之一,轄區是花橋、坪地場、石固3個鄉鎮。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和質量提升,是花橋分局局長鄭雯和同事們的日常工作。
“坪地場鄉政府駐地附近的田壩里,就有黃花菜種植基地200多公頃,是當地主推的富民產業。”在花橋分局的會議室里,鄭雯侃侃而談。
2023年,坪地場鄉共收獲黃花菜30萬公斤,除少數鮮花在石阡縣周邊銷售外,其他的被制成干貨,目前尚有3.5萬~4萬公斤庫存滯銷。
2月2日上午,南方新一輪雨雪天氣驟然而至。地處石阡縣山區的坪地場鄉體感溫度在短時間內降至冰點,但這并沒有影響專家們參加黃花菜產業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啟動會和把脈問診的熱情。
“《古今注》云:欲忘人之憂,則贈以丹棘。這里講的丹棘,俗稱萱草花、母親花,現在習慣叫黃花菜,也有稱金針菜的。”負責項目實施的陳雪介紹說,當前國內黃花菜產地主要有山西大同、湖南祁東和貴州石阡。
“因堅持原生態不添加和制作工藝的問題,與湖南祁東黃花菜相比,石阡黃花菜在價格上沒有優勢,銷量也不理想。”坪地場鄉副鄉長甘東說,黃花菜產品滯銷已影響到農戶的種植積極性。
聽完甘東和坪地場鄉其他負責人的情況說明,銅仁市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阮軍建議,根據本土氣候、土壤、水源等實際,開展比較研究,想辦法改良種植和制作工藝,用品質優勢吸引消費者。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標準化處處長楊黎認為,不能因為市場滯銷而“病急亂投醫”,產學研各方要抓住獲批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的機會,抓緊時間制定符合產業實際的標準,逐步完善和打通產業鏈條,從根本上提高產品品質。
銅仁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強自高表示,將在產品檢測上給予坪地場鄉大力支持,建議借鑒成功經驗,講好品牌故事,開發線上市場,利用有機產品認證政策,做好產品分級管理。
當天,石阡縣委副書記、縣長曾奕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貴州省委書記徐麟近日實地考察石阡、思南的辣椒、紅薯產業發展情況后,勉勵企業擴大種植面積和加工規模,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把“小辣椒”“小紅薯”做成“大產業”。石阡農土特產業發展大有可為。
《中國質量報》【新春走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