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馬云龍)2023年,中國質量新聞網收到有關汽車類的投訴77起,投訴人數達2157次。其中,嚴重影響用戶用車體驗的投訴41起、影響用車安全的投訴26起。2024年“3·15”之際,當前汽車市場哪些故障頻發?哪些故障存在安全隱患?企業又在扮演怎樣的角色?又將給市場敲醒哪些警鐘?
經典案例之:車機卡頓、導航無法更新影響用車體驗
2023年,中國質量新聞網收到的投訴案例中,提到車機系統卡頓、導航卡頓、導航無法更新升級的占比最高,達到49.55%。其中,車機系統卡頓最為嚴重。
某品牌投訴車主在接受本網采訪時提到,其剛購買3天的新車,中控屏就出現黑屏現象。在售后維修部門的指導下,OTA升級,但又出現中控屏頻繁卡頓、死機的情況。
通過投訴車主發給本網的視頻來看,中控屏死機多發生于車輛啟動時,夏季上車想開啟空調制冷,需等待一段時間或重新啟動車輛才能使用。
該投訴車主還提到,城區代步或高速駕車時,車機也會出現死機的情況。“如果哪天我開車在高速上出現黑屏或死機情況,難道只能把車停到應急車道等車機重啟?這樣不僅麻煩也不安全嘛。”車主無奈地說。
無獨有偶,某熱門自主品牌、合資品牌車型還同時遇到導航系統老舊卻無法更新的問題。
根據采訪信息,車主們所購買的產品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發現導航版本過低,且多數道路信息未更新,時常出現導航線路錯誤的情況。于是,車主們想通過OTA的形式對車載導航系統進行更新升級,但由于企業研發進度、硬件設施等原因,該問題遲遲未得到解決。
從現階段汽車市場表現來看,當今產品具有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顯著特色。同時,可以明顯感受到,在普通家用車上的功能越來越多、屏幕越來越大、語音交互系統越來越強。作為企業來說,隨著市場競爭趨勢的演變,研發投入在逐年增大、產品的豐富程度越來越高,但產品應具備的質量、可靠性卻在逐年下滑。
分析其原因,在于當今汽車市場發展迅速且競爭激烈。現階段的自主品牌早已在新能源、智能化領域實現對合資品牌甚至是進口品牌的彎道超車,但過快的產品更新換代頻率、過度的產品線布局,讓汽車類商品近乎成為快消品。研發周期縮短、上車速度過快、穩定性試驗時間的減少,都是導致功能不匹配、使用體驗差的原因之一。
經典案例之:顆粒捕捉器堵塞故障依舊存在 有用車安全風險的可能
在2023年的投訴案例中,顆粒捕捉器堵塞故障不在少數。根據中國質量新聞網汽車資訊統計,至少有三個熱門品牌的熱門車型存在該故障問題,且覆蓋范圍廣泛。
其中,某品牌對于顆粒捕捉器堵塞故障的解決方案是要求用戶多跑跑高速、多踩踩油門。對于該說法,投訴車主表示:當時買這款車,就是為了日常家用代步達到省油的目的。如果像企業要求的多跑高速、多踩油門,難道還能為了這個車特地去跑高速?
隨著事件的進一步跟進,有車主還向本網反饋,4s店曾提出原地轟踩油門、提高排氣系統溫度,達到清潔顆粒捕捉器的目的。
對此,技術專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專家表示:當車輛出現因顆粒捕捉器堵塞而導致抖動、頓挫感時,說明堵塞比較嚴重,應到4s店由專業維修人員用電腦激活還原顆粒捕捉器,需通過專業設備以及防護措施對發動機的轉速控制,經過30-50分鐘,使排氣溫度升高,從而達到清潔顆粒捕捉器內未燃燒殆盡的目的。
另外,通過跑高速的被動方式對堵塞的顆粒捕捉器進行還原,可以一定程度地將收集的顆粒物燃燒掉,恢復通暢,但并不是長久之計。
對于企業提出采用原地轟踩油門的方式對堵塞的顆粒捕捉器進行還原,技術專家認為這種形式有一定安全隱患。首先,顆粒捕捉器還原時,需要500℃-800℃的高溫才能將附著在顆粒捕捉器里的有害顆粒燃燒。同時,還原程序需要滿足車速、發動機小負荷、顆粒捕捉器堵塞程度等多重復雜工作條件。企業之所以要求車主多跑高速,是因為車輛需要通過高速帶來的氣流對排氣管降溫,而“原地還原”失去降溫條件。因此,如果沒有做好相應防護工作,讓用戶自行還原,車輛存在自燃風險。
針對2023年度顆粒捕捉器堵塞故障問題的大范圍投訴,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顆粒捕捉器是目前最快速、最有效使車輛達到排放標準的解決方案。對于行業來說,由于發動機技術研發周期、研發成本等因素的限制,顆粒捕捉器是行業內最有效、成本最低的解決方案。
但對于消費者來說,選擇商品時不僅僅是考慮售價的因素,更有品牌的情緒價值。如果因產品本身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導致消費者用車滿意度降低,同時讓消費者為此買單,并不利于產業積極、正向發展。
經典案例之:動力受限、失速更關乎生命財產安全
隨著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時代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車身上重要總成或零部件功能替換為電子信號傳遞,其中包含電子油門、電子剎車、電子轉向等,但隨之而來的電信號異常導致的車輛失控案例也在逐年增多。
2023年收集到的投訴案例中,動力受限、行駛中突然降速、動力失常、失速的投訴案例明顯攀升,占全年投訴的2.9%。
2023年5月,收到了用戶對某合資品牌熱門純電動SUV的投訴。投訴人稱,其購買的某品牌車型駕車過程中出現了突然加速導致翻車的嚴重后果。
2023年7月,收到用戶對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的投訴。投訴人稱,日常駕車時多次出現高壓電故障、充電故障、動力受限的提示后,車輛完全失去動力的危險情況。
同年,還收到用戶投訴某自主品牌熱門車型,因變速箱進入保護機制導致車輛在高速路段突然失去動力的投訴。根據投訴用戶回憶,事發時車輛連續30秒無剎車、無油門響應。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3年我國全年累計新車銷量達2169.9萬輛,同比增長5.6%。在龐大的銷量數據背后,是千萬家庭對品牌、產品的高度信任。但如果企業將疑似“不合格”、產品質量差、可靠性低的產品售賣給用戶,并同步將可能存在的用車風險轉嫁給消費者,則有可能對車主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而通過對過往失速、動力失常等案例的分析后發現,多數車輛為新能源車輛,且采用電子油門踏板以及整車電控元器件的居多。由此看來,隨著電氣化時代的來臨,產品在不斷升級,但關乎行車安全、產品可靠性方面的工作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