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李嘉)10月15日,中國捐款金額大、受資助人數多、覆蓋面廣、影響力深遠的公益助學項目——“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在貴州大學舉辦10年成果交流分享會,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共商推進新時期“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發展新舉措。
據了解,2021“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除了延續往年的一次性資助模式外,還將在1億元捐款中拿出1000萬元,在貴州省試點開展持續性資助,幫助500名在與鄉村振興需求迫切專業就讀的學生完成大學學業,進一步提升“中國茅臺·國之棟梁”的助學育人質量,為青少年成長發展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
助20余萬學子圓夢大學
回憶起2016年受到茅臺資助的那個夜晚,李玲依然難以忘懷:“我父親把我喊在房間談了40分鐘的話,教育我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父親的話,李玲一直牢記在心。進入天津大學就讀后,李玲多次組織團隊到貴州、云南等地開展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畢業后也選擇用學到的知識反哺故土,加入貴陽航發精密鑄造有限公司,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航空人。
“茅臺的資助對我影響最大的是,鼓勵和教育我做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擔當的人。”在接受主持人采訪時,這位寒門學子如今已成熟自信。茅臺為其點亮未來所付出的努力令人感慨。
李玲的故事,只是“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實施10年來的一個縮影。
2012年7月12日,貴州茅臺攜手中國青基會、全國33家省級青基會聯合發起了“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茅臺每年出資1億元資助2萬名寒門學子圓夢大學。而今,迎來10歲生日的“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公益助學項目已惠及20余萬名受助學子,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2700多個縣。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講話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在講話中說,貴州茅臺10年來一以貫之,持續大手筆支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10年累計捐資10億余元,開啟了希望工程歷史上企業累計捐資最多、覆蓋范圍最大、受益對象最廣、合作程度最深的公益捐贈,成為國有企業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標桿典范。
傅振邦說,舉行10年成果交流分享會,總結項目回顧歷史,深化合作開辟未來,努力在促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更好地展現貴州茅臺的企業責任和共青團的時代擔當,更好地向青年學子傳遞黨的關懷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更好地促進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促進困難學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在傅振邦看來,10年來,茅臺這一金光閃閃的民族品牌與希望工程這一公益慈善第一品牌的結合,發生了“化學反應”。“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贏得了黨政的高度認可、受助學子的衷心感恩以及社會的廣泛贊譽,獲得巨大成功,產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應、扶貧效應、發展效應和社會效應,已經成為我國教育慈善領域的標志性助學育人品牌項目,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標志性教育扶貧項目,國有企業擔當社會責任、促進自身發展的標志性企業公益項目和共青團服務大局服務青少年的標志性公益慈善項目。
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代總經理李靜仁在致辭中向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基會一直攜手茅臺表達了感謝。他說,希望,點燃生命之燈。讓茅臺特別感動的是,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基會在1989年就發起“希望工程”,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點燃了無數“大眼睛女孩”的生命之燈。茅臺也特別有幸,自2012年以來,能通過希望工程,幫助逾20萬名貧困學子從“家門”走進“校門”。
李靜仁代表茅臺致辭
“這也使得茅臺這一民族品牌,顯得格外溫暖。”李靜仁承諾,茅臺會一直把這件有意義的事做下去。
“國之棟梁”回報社會
2015年,李建航得到了茅臺資助的5000元助學金,得以走進夢寐以求的“象牙塔”。2018年大學畢業后,他通過公開招考如愿加入茅臺集團,成為習酒公司一名光榮的制酒工人。歷經1年多基層鍛煉,他又以筆試、面試“雙第一”的成績競聘上崗,成為習酒公司黨委組織部的黨務工作者,奔向了更為寬廣的天地。
直播間不遠處的主會場,貴州大學雅文樓小劇場內,大屏幕上正播放著“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10年影像故事,來自五湖四海的茅臺學子代表,安靜地觀看讓他們動容的視頻。
吳丹,2012年“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的第一批受助者,也是2017“棟梁獎”的獲得者。在她最困難的時候,是茅臺讓她看到了升學的希望。如今畢業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她,已留校成為建筑學院的團委書記。她說,“梁”字在建筑中本身就是屋頂橫向承壓構件的意思,“棟梁”就是能夠承擔社會責任的人,她希望能傳遞茅臺的公益情懷,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材。
谷會山,云南麗江華坪大山的一名傈僳族學子,2013年考上西南林業大學,當家人都在為他的學費發愁時,茅臺捐助的5000助學金大大緩解了他家里的經濟負擔。為了把茅臺的愛心和精神傳遞下去,畢業那年他選擇來到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成為一名基層扶貧工作隊隊員,立志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盡自己所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千里之外的北京,成果交流分享會的分會場,數位茅臺圓夢學子也與主持人暢談著理想與奮斗,勵志要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在北京分會場,圓夢學子暢談理想與奮斗
“我們特別高興地看到,過去9年,已有6屆12萬名茅臺學子大學畢業、走向社會,他們中有的成了教師、有的做了警察、有的當了醫生,他們不僅因為追逐夢想而成就了自我、改善了家庭,也正在通過崗位奉獻、參與公益等方式,回報家鄉、回饋社會。”李靜仁說,夢想,驅動前進之火。世界上最快樂的事,就是為夢想而奮斗。茅臺希望還在深造的茅臺學子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也期望即將加入茅臺這個大家庭的學子們,不負韶華、接續奮斗,讓心中的夢想不停生長,為將來參與國家建設做好準備。
“在愛心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圓夢行動逐步建立起社會資助、社會實踐、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助學育人方式,幫助學子們成長成才。”中國青少年基金會理事長郭美薦在做客網上直播間與網友交流時說,很多圓夢學子在沒畢業的時候就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在畢業后投身到家鄉和祖國的建設中,現如今更是活躍在抗擊疫情、科研攻關、基層扶貧的第一線。
郭美薦認為,圓夢行動在助學育人中培養受助人回饋社會的意識,培育青少年成長為有責任的行動者和公益文化的倡導者,這是圓夢行動歷久彌新的原因,也是這些學子成長為“國之棟梁”的原因。
精準助力鄉村振興
成果交流分享會上,與會領導嘉賓及受助學生代表共同啟動了“中國茅臺·國之棟梁——2021希望工程圓夢行動”。
當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貴州省監委駐茅臺集團監察專員卓瑪才讓向郭美薦和共青團貴州省委二級巡視員鄧守成遞交1億元捐贈支票,梅峰向茅臺集團黨委委員、總會計師劉剛頒發捐贈紀念牌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隨著捐贈儀式的進行,意味著“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正式步入第十年。
貴州茅臺向中國青基會捐贈儀式現場
北京、貴陽、遵義、紅安、西柏坡、延安、涼山、海北、從江、貴陽……沿著“中國茅臺·國之棟梁”這10年足跡,可以看到茅臺始終緊隨國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精準發力。
據悉,為進一步提升“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的助學育人質量,推動新時代希望工程高質量發展,為青少年成長發展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2021年資助模式分兩種,為一次性資助和持續性資助。
——繼續開展一次性資助,資助金額為9000萬元,資助名額共18000名,每人資助5000元,幫助他們解決“從家門到校門”的實際困難,其中,貴州省內6000萬元,省外3000萬元。
——在貴州試點持續性資助,資助標準為在校就讀期間每學年5000 元/人,資助總金額為1000 萬元,資助名額為500名學生。其中,貴州籍學生350名,外省籍學生150 名。
據貴州茅臺相關負責人介紹,持續性資助模式主要資助參加2021年全國高考并被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醫科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財經大學、遵義醫科大學、貴州師范學院、貴州理工學院、貴州商學院、茅臺學院等11所全日制本科高校錄取的工學、農學、理學、經濟學、醫學、管理學、教育學等與鄉村振興需求迫切專業的學生完成大學學業。
同時,2021“中國茅臺·國之棟梁”資助名額分配將繼續向“三區三州”傾斜,向赤水河上游的鎮雄縣、威信縣、敘永縣、古藺縣、金沙縣、七星關區、大方縣、仁懷市共8個市縣66個鄉鎮傾斜,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傾斜,并加強對洪澇災害影響嚴重地區的支持。
傅振邦稱贊道,茅臺的大義善舉,樹立了希望工程、貴州茅臺作為困難青少年訴求的響應者、愛心匯聚和傳遞的橋梁的公眾形象,彰顯和拓展了整個貴州新時代的向上向善形象,賦予了茅臺民族品牌大責任大奉獻大擔當的新內涵。更讓他欣喜的是,貴州茅臺自身在過去10年也取得了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年營業收入從百億元級邁入千億元級,市值由約1000億增長至2萬余億。
“責任,共同富裕之塔。茅臺作為黨領導下成長起來的國有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是應有之責。”李靜仁表示,茅臺將堅持“大企業大責任、大品牌大擔當”的社會責任理念,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立足貴州、輻射“三區三州”,把“中國茅臺·國之棟梁”這個公益項目深深植根于中華大地,為促進共同富裕貢獻茅臺力量。
黃大發寄語青年學子
86歲的“七一勛章”、時代楷模獲得者黃大發也親臨活動現場,為受助學子們送上了殷殷寄語:“希望受助學子們能通過‘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把濃濃的感情化為力量,努力增長知識、學習本領,在成為棟梁之材后回報祖國,為新時代作出貢獻。”
黃大發還特地為學子們來一份特殊的禮物:《我是共產黨員——脫貧致富領路人》。他說,共產黨員就是要干一輩子,他的夢想就是把家鄉建設好,希望青年學子們也要將汗水揮灑在祖國需要的地方,要有責任心有青年擔當。
(責任編輯:加賀)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