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逍遙鎮胡辣湯”引發商標維權風波后,陜西渭南市潼關縣“潼關肉夾饃”再陷商標糾紛。據澎湃新聞報道,目前,潼關肉夾饃協會已起訴全國多個被指使用該商標的店鋪,近幾個月內有210個開庭公告。而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于今年1月發布的一則行政案件中,該協會還曾起訴國家知識產權局,要求判定西安一家餐飲公司注冊的“老潼關”商標無效。
地方小吃行業協會發起“商標維權”行動,把自己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最大的爭議是:所謂“保護商標”,到底是在保護質量水準,還是借保護之名設卡收費?
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美食需要保護,這個問題不存在爭議。不管是逍遙鎮胡辣湯,還是潼關肉夾饃,能傳承到現在,歷經千百年不衰,正是一代又一代餐飲界工匠悉心保護的結果。不過,傳統美食能夠很好地傳承到今天,“湯”和“饃”都好好的,有人愿意吃,經營者生意紅火,怎么這會兒半路殺出個行業協會,做了多少年“湯”和“饃”的店鋪,就不能好好做了呢?
40多年的市場經濟發展早已證明:市場調節機制很多時候要比管控式調節更有效。以地方傳統美食來說,怎樣的口味更正宗,最有發言權的是消費者;食品的口味和質量,永遠要以食客滿意為導向,也即市場導向。做得不正宗,顧客就跑了,生意就完了。
這不是說,協會一點不該操心保護的事,但操心亦應操之有道:行業協會最主要的功能應該是服務,維護整個行業的合法利益,而不是以“保護”之名收取費用,甚至攔路設卡。
兩地“湯協”“饃協”以商標所有權人身份指控小吃店鋪侵權,向多家店鋪索賠、索要商標使用費等,法律上能否站得住腳,也值得懷疑。作為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地方特色美食,逍遙鎮胡辣湯和潼關肉夾饃,其品牌核心價值中所凝結的地域、民族文化,顯然具有公共性無形財產特征,這與社會組織或個人以起名等方式創造的商標品牌,有本質的不同。
逍遙鎮、潼關都是地名,屬于完全的公共符號,“地名+食品名稱”而成的商標符號若據為組織或個人所有,顯然不合理。如何處理這種商標符號的歸屬,也是有先例的,比如“哈爾濱紅腸”。當年,哈爾濱紅腸食品產業協會運作“哈爾濱紅腸”商標注冊時,曾與當時的國家工商總局溝通,而后決定申請集體商標,明確聲明,該商標的使用將不以營利為目的。這種不以營利為目的、具有公共屬性的商標,其初衷是將地方特產做大。反觀這一“湯”一“饃”的商標維權,協會發起訴訟后,不少做了多年甚至幾代人傳承至今的店鋪,不得不改字號以規避“侵權”問題。
作為民間千百年來約定俗成、社會上早已形成廣泛認知的食品名稱,逍遙鎮胡辣湯、潼關肉夾饃的識別意義遠大于產品商標意義;并且,識別存在在先、經營者使用在先,這種情況下,協會將其注冊為商標、而后向經營者“發難”,向使用在先的經營者收取商標使用費,是說不過去的,有違道德邏輯和社會公序良俗。
最終,協會操作的“逍遙鎮胡辣湯”的“維權”訴訟被西華縣政府叫停,目前,潼關縣政府也介入了“潼關肉夾饃”的商標糾紛。此事的啟示意義則是,行業協會應擺正定位,努力做好服務,別把“歸于市場”的問題“歸于協會”,更不能把協會搞成“營利組織”,做侵害普通經營者參與市場競爭正當權益的事。
(責任編輯:陸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