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內玉米市場來說,2021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玉米供需關系緊張,價格跌宕起伏,引發高度關注。隨后,國家綜合運用發展玉米生產、增加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推進飼料糧減量替代等一系列措施,取得明顯成效,玉米供需關系逐步改善,價格逐步回歸合理區間。
國內玉米產量持續增加
2021年末,東北玉米價格雖比上市初期有所提高,但仍沒有達到農民心理預期。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永信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侯剛告訴記者,合作社2021年種植玉米1萬畝,每畝產量1600多斤,高于上年。當地玉米價格從剛上市時每斤0.9元上升至每斤1.01元。“2021年,農藥、化肥價格大幅上漲,種糧畝均成本增加100元左右,基本抵消了糧價上漲帶來的部分收益。”侯剛說。
當前玉米價格雖仍在高位運行,但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糧油監測處處長李喜貴認為,供需關系持續改善是玉米價格回落的重要原因。2020—2021年度,我國實施飼料糧保供穩市措施,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國家宏觀調控能力,保障國內飼料糧市場供應。受國內玉米產量增加、進口玉米及替代谷物增加、國產小麥和稻谷替代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玉米供需關系得到階段性改善。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近兩年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持續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玉米產量27255萬噸,比上年增加1190萬噸,增長4.6%,玉米產需缺口呈現縮小趨勢。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21—2022年度國內玉米產量增加,供需形勢將進一步改善,國內飼料糧供應有保障。
同時,國家積極鼓勵糧食進口。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前11個月我國累計進口玉米2702萬噸、高粱871萬噸、大麥1146萬噸。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研究預測部部長申洪源認為,玉米及其替代品適量進口能夠快速滿足國內消費和加工需求,改善國內玉米儲備結構。通過進口玉米的實際到港及裝船信息改善市場供需偏緊的預期,讓市場供需流通回到良性發展軌道。
從國內小麥和稻谷替代情況看,2020年以來玉米價格一度遙遙領先小麥和稻谷價格,使得小麥、稻谷替代玉米做飼料成為可能。
“近期小麥、玉米價格比較關系有所改善,有利于擴大玉米飼用量。多用玉米既可以緩解東北地區秋糧收購壓力,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也有利于確保口糧安全。”李喜貴說。
國際價格波動帶來不利影響
受疫情肆虐、極端天氣、國際資本炒作等因素疊加影響,2021年全球糧價大幅上漲,我國糧食進口成本明顯增加。2021年前11個月,全球玉米平均貿易量約1.89億噸,我國進口玉米2702萬噸,占全球玉米貿易量的14%左右。
2020年8月份,國際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美國芝加哥玉米期貨價格為每噸800多元。受疫情多發導致物流不暢、大宗商品漲價,以及主產國氣候災害等因素影響,2021年5月份芝加哥玉米期貨價格最高漲到每噸1842元。
目前來看,全球玉米市場供給較為寬松,為我國充分運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滿足國內需求創造了有利條件。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全球玉米產量近10年來呈穩步走高的態勢,預計2021年將達12.08億噸。
“我國玉米連續增產不僅有助于改善國內供需關系,也為維持世界玉米市場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申洪源說。
構建多元化飼料供應體系
近年來,我國飼料糧消費持續增長,目前已超過谷物總消費量的40%。隨著居民消費進一步升級,飼料糧短缺問題愈發凸顯。專家建議,要多管齊下解決飼料糧短缺問題。
解決飼料糧短缺問題,要穩定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農業農村部明確提出“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的農業生產目標,意味著2022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不僅不會下降,還有可能繼續增加。從中央到地方,要最大限度挖掘玉米穩產增產潛力,同時想方設法降低糧食生產成本,調動和保護好農民種植玉米積極性。
專家建議,要多措并舉減少飼料用糧。大力發展青貯飼料,積極促進牛羊養殖,調節肉類消費結構,可適度減少飼料糧消耗。改善飼料配方,減少豆粕飼用需求。
逐步構建多元化的飼料糧進口格局,降低糧食進口風險。一方面,促進飼料糧進口來源地多元化。除了從美國、巴西、阿根廷等糧食主產國進口糧食,還應該增加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數量。另一方面,要促進糧食進口品種多元化。擴大進口飼料糧品種,如擴大高粱、大麥、碎米、木薯干、酒糟等進口,緩解國際市場采購壓力。
增強全球糧食供應鏈管理能力。積極鼓勵支持國內糧食企業“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海外種植加工、種業研發、企業參股控股等,構建全球糧食產業供應鏈。利用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結合期貨市場、現貨市場等現代化糧食交易市場,分品種推進,努力增強我國糧食定價權。
(責任編輯:陸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