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糧食連年豐收,產量站穩1.3萬億斤臺階,人均糧食占有量遠超世界平均水平。重要農產品供應充足、種類豐富,肉蛋菜果魚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解決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飯問題。“米袋子”充實,“菜籃子”豐富,14億多人的飯碗越端越牢。
“當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正在升級,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得健康,糧食需求剛性增長,環境約束加劇,緊平衡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認為,必須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樹立大食物觀,保數量、保質量、保多樣,從耕地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基礎上,保障各類食物有效供給。
農業基礎不斷夯實
所貴惟賢,所寶惟谷。如今,從城鎮超市到鄉村集市,粗糧細糧一應俱全、蔬菜副食目不暇接,城鄉居民吃得越來越好。分析起來,“舌尖上的中國”離不開耕地、種子、農機三大基礎支撐。
耕地是糧食和農業的命根子。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介紹,近年來,中央財政把農田建設作為重點支持領域,投入資金逐年增長。一些地方探索了發行政府債券、新增耕地指標交易等農田建設融資新路徑。江西、四川、上海等省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投入提高到3000元以上,江西、山東、四川等省份發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債。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黑土地保護工程,全國耕地質量平均等級較2014年提升0.35個等級。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楊海生說,圍繞普查收集、安全保存、精準鑒定、開發利用等環節,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全國農業種質資源保存體系已初步構建,農作物資源保存總量超過52萬份,居世界第二位;確定了205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區、庫),實現了對147個國家級品種的有效保護。啟動農作物、畜禽種質資源精準鑒定,挖掘優異基因。同時,還開展了31個物種的3.2萬份種質資源基因型鑒定和4萬份種質資源表型鑒定工作。
農機是農業科技的物化載體。近年來,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等服務組織不斷壯大,訂單服務、承包服務、跨區作業等服務方式方興未艾,生產托管、機農合一等服務模式創新發展。目前,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72%,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提高近15個百分點;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97%、90%和84%,提高4個、15個和15個百分點;油菜機收、機播環節機械化水平分別達50%和39%,提高33個和24個百分點。
產業實力不斷壯大
近年來,農業農村各產業形態體量日益壯大。從產業對象來看,農業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從區域類型來看,有都市農業區、優勢農產品生產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區;從鄉村產業來看,又分為農產品加工業、鄉村休閑旅游業、鄉村特色產業等。
奶業是健康中國不可或缺的產業,也是畜牧業發展壯大的縮影。2018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吹響了奶業全面振興的號角。在全行業共同努力下,奶業快速增長,市場主體活力迸發,消費信心不斷提振,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再度主導國內消費市場。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牛奶產量3683萬噸,比2017年增長21.2%;1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0%,比2017年提高11.7個百分點。隨著規模化進程加快,設施裝備水平、生產效率上了新臺階。
鄉村二三產業加快融合發展,為農民增收帶來新機遇。農產品加工業與種養業交互融合,加快貫通產加銷,實現了產業鏈相加。2021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全年營業收入1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1%。鄉村休閑旅游業將服務業理念導入農業,加快融合農業與旅游,實現了價值鏈相乘。2021年,全國休閑農業營收預計超過7000億元,比2015年增加2600億元。在此基礎上,農民分享產業融合收入增加。目前,農民以農產品、土地承包權和勞動力三要素參與融合發展獲得的收入占融合收入的43%,比2015年提高5.3個百分點。
城郊型農業是都市農業的典型代表,一些縣域發展城郊型農業成效初顯。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曲瀨鎮長樂村,木耳種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江西吉安隆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邦文介紹,僅采摘一批就能有20萬斤,收益大約70萬元。基地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在基地就業,常年吸納不少于400名農民,每人可實現年增收2萬余元。該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當地依托區位優勢,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原則,建設城郊型蔬菜基地,穩定生豬、水產等農產品供給。
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農雖舊業,其命維新。要提升農業質量效益競爭力,必須依靠品牌強農、綠色興農、文化潤農。
品牌強農,農業進入“品牌時代”。各地把農業品牌建設作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抓手。有關部門把2017年定為農業品牌推進年;2018年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為品牌強農指明了主攻方向;2019年開展品牌目錄制度建設;2020年發布《中國農業品牌發展報告》,破解培育手段有限等問題;2021年印發《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系統推進品牌打造。當前,農業品牌建設政策體系日趨完善,洛川蘋果、贛南臍橙、盱眙龍蝦等一批強勢品牌脫穎而出。
綠色興農,生態成為現代農業的鮮明底色。各地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畜禽糞污、秸稈資源化利用,三大糧食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分別達40%、41%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76%,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7%以上。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認定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主體2.8萬家,產品超5.9萬個。作為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之一,山東壽光地利農產品物流園可對農藥殘留進行快速檢測,25分鐘就能出結果,質檢員日均檢測蔬菜樣品1000余批次,檢測合格率達到99%以上。
文化潤農,中華農業文明魅力不斷彰顯。各地立足鄉土人情,深入挖掘歷史地理、飲食文化等題材,靈活運用傳統工藝、創意設計、民事體驗等方式,建立產業文化博物館、體驗館等,促進農業產業與文化遺產、民間技藝、鄉風民俗等融合,豐富現代農業的內涵和底蘊。廣東建立新會陳皮文化體驗館,運用現代數字技術,開展多種感受體驗活動,為陳皮產業發展提供文化支撐。廣西編印《廣西農業品牌映記》,講述橫縣茉莉花茶的故事,助力當地以茉莉花產業為抓手實現農文旅融合。
(責任編輯:陸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