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成都8月21日電(通訊員 何香怡 陳渝娜)2023年7月13日至18日,四川大學“頤食無憂”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蓮新街道宏濟路長者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及社區長壽食堂,圍繞智慧、全齡友好社區主題開展調研實踐活動。期間,團隊成員們力求重點探尋長者食堂發展之路,以實地調研鍛煉自身能力。
嘉肴美饌,以飽口腹
走進服務中心的長壽食堂,濃郁的飯菜香便吸引住了團隊成員,廚師正在為剛剛蒸好的茄子淋上燒椒醬。當天中午,社區食堂有炒時蔬、宮保雞丁、冬瓜圓子等家常菜,葷素搭配,營養均衡。隨著食客陸續前來就餐,團隊成員也忙碌起來:協助打餐、清掃……身體力行地參與到長壽食堂的配餐過程。
長壽食堂主要由當地養老產業集團組織、受民政監督管理、面向周圍街道老人開放,并通過積分進行消費,非老年居民就餐則需自費。食堂為老人提供三餐服務,包括堂食、打包和上門送餐服務。通過觀察,老人們拿出積分消費卡來到服務臺進行余額查詢,然后提著各自的餐具前往就餐口有序排隊并根據自身情況挑選飯菜進行打包。“老人們的飯票一般根據他們的消費積分來兌換。食堂提供早餐、午餐和晚餐,每天都有不同的菜品提供給老人們。同時,我們也有自己的站點根據老人要求進行上門送餐服務。”相關負責人員向團隊介紹道。
“非常好!特別好吃,沒有任何問題,符合我們四川人的口味。”大爺一邊享受著午餐,一邊笑著回答成員提出的問題。一位九十多歲的奶奶是食堂的常客,在打包午餐的同時,她分享道:“我們一把年紀,出去買菜也辛苦,平時在家里做飯根本吃不完,只能浪費掉,這里的飯又便宜又健康,特別方便。更重要的還是,他們(工作人員)態度好得很!”
出于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心,團隊就老年食堂的內部運行機制進行了提問。據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小羅回應,食堂采用的食品不僅擁有養老集團特定的供應配送鏈,價格也經由民政制定標準并審核,且所有物品一經開封便貼上標簽。每日食物采樣后存檔三天。針對食堂招募的員工標準也以責任心與愛心為首要要求,其次是有要求擁有相關服務經驗和證書。此外,食堂還會進行定期的培訓與會議記錄。這些細致有序的運行機制,目的便是確保老年人吃得放心、吃得舒適。
在被詢問到發展過程中遇到過的困難時,工作人員認為,最大的一個難題便是老年人的消費觀念不愿意轉變:他們往往并不愿意用自己掙來的錢拿去養老。因此,現存養老食堂的經濟發展情況基本上為虧損狀態,需要更多社會上的觀念轉變和資金支持。
脈脈溫情,頤養心靈
餐后,實踐隊成員跟隨工作人員進入服務中心進行參觀學習。在該過程中,成員了解到在飲食服務之外,中心還提供了豐富的社交、文體活動,如親子活動、書法班、繪畫班等,以此來提供老人與他人之間交流和互動的機會。在大廳的展示柜里,團隊成員還看見了許多老年人自帶的“跨時代”產品,如復古工藝品、書籍等。這些屬于他們的時代記憶,溫柔沉淀在陽光里,自成一方寧靜的小天地。
與此同時,服務中心也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不斷提升服務品質。比如在就餐環境上進行改善,增加餐桌椅的舒適度,提供無障礙設施等,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從深入實地調研當地長壽食堂,到采訪服務中心負責人并在街道發放問卷調查,在這一過程中,團隊獲知當地養老食堂的創新經營發展模式是未來養老服務產業的一次有益的嘗試與探索。養老食堂的發展解決了老年人獨自在家做飯的安全問題,給予老年人食物來源保障。
據悉,目前社會上主要還是9073的養老模式,即90%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7%選擇其他養老方式,僅3%的老人愿意入住養老機構。因此解決老年人居家養老中的非常關鍵的就餐難問題不容忽視,實踐團認為需要“民政主導、社區主體、社會協同”,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活動接近尾聲,隊員們收獲頗豐,對于老年人就餐問題和長壽食堂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未來,長壽食堂服務項目力求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均衡且方便可及、智慧數字型的老年食堂服務網絡,同時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入駐老年食堂助餐領域,讓更多老年人吃上放心飯、舒心菜,享受“舌尖“上的養老,為老年人打造幸福“食光”。
(責任編輯:加賀)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