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閆 利) 近年來,在沖飲調味、烘焙甜點、家庭烹飪等場景中,各種替代糖口感的甜味劑備受消費者青睞,零卡路里的餐桌甜味料市場也迎來發展新機遇。日前,記者從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獲悉,由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組織編制的《餐桌甜味料》(T/CFAA 0007—2023)團體標準已于去年12月18日發布實施,將進一步促進我國餐桌甜味料產業良性發展。
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團體標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相關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餐桌甜味料在國際市場上是非常成熟的產品,近年來也在我國市場上大量涌現。目前,我國關于餐桌甜味料的法規標準還不完善,此次團體標準的制定和發布響應國家營養健康政策號召,將為降低膳食中添加糖的解決方案提供堅實的食品安全保障。
團體標準明確,餐桌甜味料用于飲食調味,以提供甜味的食品原料和/或食品添加劑甜味劑等為主要呈味成分,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而制得的,用于全部或部分替代糖的食品。“糖”系指食品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麥芽糖和乳糖。餐桌甜味料按糖含量分為無糖型、低糖型和普通型,其中,每100克或每100毫升含糖量不高于0.5克或0.5毫升為無糖型。以提供甜味為目的的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劑甜味劑等進行產品命名時,應在食品標簽上標示該呈味成分的添加量(按原始配料計算),非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可在說明書或合同中注明上述添加量。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餐桌甜味料的食品分類號為11.04,麥芽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菊糖苷、愛德萬甜等甜味劑均可在餐桌甜味料中使用。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提出‘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提倡城市高糖攝入人群減少食用含蔗糖飲料和甜食,選擇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替代蔗糖生產的飲料和食品’。作為糖的全部或部分替代品,餐桌甜味料是降低添加糖攝入量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有力支持我國‘三減’政策中的減糖工作。”上述相關人員表示,此次發布的團體標準不僅明確了餐桌甜味料的術語和定義,還對產品分類、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標志、包裝、運輸、貯存等作出詳細規定,適用于餐桌甜味料的生產、檢驗和銷售,既為蔗糖替代品的研發和生產提供規范指導,也為食品行業和消費者提供代替蔗糖的安全健康的甜味料提供指引,進一步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團體標準的發布為餐桌甜味料的生產、銷售和消費提供了明確的依據,有助于規范市場秩序,引導企業注重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同時,標準的發布將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競爭力。
談及未來餐桌甜味料產業的發展趨勢時,林先平表示,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餐桌甜味料將更加注重健康屬性,如低糖、低熱量等,傾向于使用天然原料,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和營養價值。同時,借助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餐桌甜味料企業將能夠更加精準地了解消費者需求,提供個性化定制的產品和服務,通過技術創新開發出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未來,政府機構和社會公眾對餐桌甜味料的監管將會更加嚴格,餐桌甜味料生產企業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確保產品質量安全,不斷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美味的需求。”林先平說。
(責任編輯:陸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