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月24日電 (記者 許婧)近年來,上海努力推進老年助餐服務體系建設,不少開在家門口的社區長者食堂或老年助餐點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老年群體吃飯“最后一公里”的困擾,“圈粉”無數老人。上海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關注到社區食堂的建設與管理,為老年人吃上“暖心飯”建言獻策。
“越來越多元化的社區食堂是一件好事。要保持街鎮、社區老人適度優惠,并在食堂營運細節上維護好老年人和弱勢群體的安全與便捷。”上海市政協委員竺越直言,社區食堂運營者要保持定力,底線“不能變”。
上海已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統計顯示,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人口超過550萬,占戶籍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上海已建成的社區食堂及老年助餐點超過2000家,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一年來上海新增社區長者食堂41個。
不過,因為老年人口占比較大,其用餐需求仍然超出了現有老年助餐服務點所能提供的服務能力,尤其對一些腿腳不便的獨居老人來說。上海市人大代表羅旻泓就注意到,社區食堂的送餐模式略有些單一,對老人而言,只能送什么就吃什么,天氣不好的時候甚至沒有辦法約到送餐上門。
“目前老年助餐存在設施供需不均衡、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和社會志愿力量參與助餐服務穩定性不足這三個亟須解決的問題。”上海市人大代表、餓了么總裁方永新調研后提出,應依托數字平臺推進“數實融合”,打造多方參與、線上線下聯動的城鄉養老現代服務體系,“其中最核心的便是政企協同構建O2O助老送餐服務體系。”
近日,中國官方提出要擴大老年助餐服務,引導餐飲企業、物業服務企業、公益慈善組織發展老年助餐,引導外賣平臺、物流企業等經營主體參與老年助餐配送。
在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教授吳玉韶看來,上海通過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和社會力量參與,使老年助餐服務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比如上海社區長者食堂和老年助餐點與互聯網生活服務平臺公司和其他物流公司合作為老年人送餐,養老機構食堂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等。
“我們與餓了么平臺合作,在上海完成了助老送餐領域的率先試點。”上海市松江區新橋鎮政府工作人員張慧告訴記者,新橋鎮屬于城郊結合地區,南北為產業園區,居住區基本呈東西向分布,距離較長、跨度較大,原先主要依靠志愿服務的線下送餐模式在當地遭遇困難。新橋鎮社區食堂上線餓了么后,服務范圍從周邊幾百米,擴大到了47平方公里,目前已有近2000名老人開通線上服務。
張慧說,通過系統對接與產品磨合,新橋鎮社區食堂也成為全市首個打通政府補貼與線上點餐的社區為老助餐項目,符合相關條件的老人,每日可通過餓了么領取來自鎮區兩級政府的“惠老助餐紅包”補貼,讓新橋鎮老人享受到足不出戶的實惠用餐體驗。
未來,如何讓家門口的“暖心飯”惠及更多老年人?
羅旻泓表示,社區食堂可以開發出更多個性化、多樣化、市場化的養老服務,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竺越認為,社區食堂應當打破當前千篇一律以本幫口味為主的布局,根據所在社區居民結構特點,增加素食素齋等形態和品種。
方永新建議要加強老年助餐商品供給,實現老年餐品規模化生產、個性化定制。他透露,目前已和多個街道對接合作,年后會有更多社區食堂上線平臺,繼續擴大數字化老年助餐的服務覆蓋范圍。
(責任編輯:陸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