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第六屆岐黃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論壇以“創新引領,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楊震,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余艷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于文明等出席會議并發表致辭,張伯禮、叢斌、黃璐琦、仝小林、陳凱先等兩院院士,國醫大師王慶國教授以及科技、產業管理部門的知名專家等作學術報告,旨在介紹新觀點、新進展、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法以啟發思路,凝聚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新時代中醫藥標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在論壇開幕式中發布
會上發布了新時代中醫藥標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包含中醫藥新學說新學科形成、中醫藥臨床療效優勢發揮、中藥現代化關鍵技術突破三大類別15項成果。“中醫脈絡學說構建推動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名列第一大類別“中醫藥新學說新學科形成”的首位。
“中醫脈絡學說構建推動微血管病變防治”入選新時代中醫藥標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
據介紹,為發揮好重大標志性科技成果的示范作用,引領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華中醫藥學會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經過公開征集、系統梳理、專家論證以及征求意見等環節,遴選出了新時代中醫藥標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這些成果的特征一是體現時代性,主體完成時間為2012年至2022年;二是體現破“五唯”,重視成果的價值,或對中醫藥行業發展與進步具有推動作用;三是具有鮮明的標志性,改變了現有科學認知或臨床決策、形成了新的研究范式、開拓了中醫藥新領域、突破了中醫藥發展瓶頸、攻克了國際難題,體現了中醫藥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對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的推動作用。“中醫脈絡學說構建推動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正是對中醫藥行業發展與進步具有推動作用,突破了中醫藥發展瓶頸、解決了國際難題。
絡病理論是中醫學獨特組成部分,《內經》奠定絡病理論基礎,漢代張仲景首創通絡方藥,清代葉天士豐富發展絡病治療藥物,成為絡病發展史上三個里程碑。由于中醫發展史上重經輕絡現象,始終未能形成系統絡病理論,如清代喻嘉言所言“十二經脈,前賢論之詳矣,而絡脈則未之及,亦缺典也”,葉天士亦云“遍閱醫藥,未嘗說及絡病”“醫不知絡脈治法,所謂愈究愈窮矣”,絡病研究成為歷史留給當代的重大課題。
在傳承絡病研究基礎上,首次系統構建絡病理論體系,創立中醫絡病學新學科并建立兩大學科分支——脈絡學說和氣絡學說,被路志正國醫大師評價為“中醫絡病研究史上的第四個里程碑”。首次系統構建脈絡學說指導血管病變防治,提出核心內容——營衛理論。提出“孫絡—微血管”是中西醫結合治療微血管病變的理論結合點和治療突破口,揭示心腦血管重大疾病治療的關鍵機制是微血管保護,微血管保護的核心機制是內皮細胞保護。國際標準隨機雙盲多中心臨床循證研究解決國際醫學界重大難題,研究證實:有效抑制穩定易損斑塊,明顯減少心腦血管事件,有效治療急性心梗無再流,降低急性心梗死亡率;填補快慢兼治、整合調律的藥物治療空白;明顯提高慢性心衰臨床療效,降低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研究成果發表于JACC、Nat.Rev.Cardiol.、Circ.Res.等國際權威雜志,獲得國內外醫學界高度認可。973項目專家組評價:“脈絡學說營衛理論形成了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屬于中醫藥學術研究的原創成果,取得中醫藥治療微血管病變重大突破。創立了‘理論+臨床+新藥+實驗+循證’一體化的中醫學術創新與轉化新模式,為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做出了示范。”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教授在新時代中醫藥標志性科技成果解讀中評價到:“該項目既把理論的創新發展起來,又把臨床的應用和新藥的研究帶動起來,開辟了中西醫結合防治微血管病變新領域,形成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取得中醫藥治療微血管病變新突破。”
(責任編輯:加賀)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